正文

发凡(1)

《存在与时间》释义 作者:张汝伦


《存在与时间》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难治”,从出版到现在,80年间不知有多少人为读懂这部重要的著作伤透了脑筋。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可靠的释义加导读的著作应该是一般读者甚至学界中人所需要的。因此,国外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陆陆续续出版了一些解释注疏《存在与时间》的导读性著作,我国至今还未见有这样的著作出版。这部《〈存在与时间〉释义》,就是为了填补这个空白。

在撰写这部著作时,当然首先要看看国外同行是如何做《存在与时间》的释义加导读的工作的。囿于语言能力和其他条件的限制,我收集和过目的国外学者用英语和德语写的此类著作大约有十来种之多。发现国外学者的此类工作有些相当简短,如德国学者安德烈斯·卢克纳(Andreas Luckner)写的《马丁·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和英国学者史蒂芬·马尔霍尔(Stephen Mulhall)写的《海德格尔与〈存在与时间〉》(此书已有中文译本)就是典型的代表。前者固然是对《存在与时间》的每一节都有交代,但惜墨如金,往往三言两语就把一节文本给打发了,像第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节都只用半页的篇幅来解释,充其量是点到为止,许多内容根本就不处理,即便如此,相当部分还只是对原文的摘要复述。后者不是一节一节解释文本,而是按照主题把一些章节放在一起来解释,好处是主题突出,但会忽略许多东西,很多读者渴望得到帮助和澄清的思想与概念往往就一带而过,甚至根本没有处理。如《存在与时间》第三章“世界的世界性”从第十四节到第二十四节,共有11节,其中涉及许多极为困难却极为重要的问题,却根本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处理,作者用了大约13页来处理这极为重要而关键的一章。另外,该著作的解释受英美哲学的影响太深,对德国哲学的特点却有点忽略。保罗·戈内尔(Paul Gorner)写的《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同样如此,不到200页,字号还比一般的书大一号,许多重要的问题没有涉及,涉及到的也往往草草了事,语焉不详,相关分析更是阙如。威廉·拉奇(William Large)的《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同样简略,正文才102页,除去注解的话则不到100页,充其量是《存在与时间》内容的一个极为简略的浅释。与一般英语同类著作相比,作者明显受法国海德格尔学者的影响比较大,因而并不像许多英语作者那样,对认识论问题情有独钟。此书较有价值的是它的“术语”这部分,对《存在与时间》的一些重要概念提供了浅近的解释。布拉特纳(W. Blattner)的《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是一部写给学生看的导读,它深受赫伯特·德莱弗斯(Hubert L. Dreyfus)解释《存在与时间》的著作的影响,也主要只涉及第一部的第一篇,而基本忽略了第二篇的大部分内容。像这样的著作,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与上述两本著作相比,美国学者约瑟夫·科克尔曼斯(Joseph J.Kockelmans)的《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要好得多。作者不仅对《存在与时间》的所有重要思想都进行了解释,而且还在正文解释前提供了海德格尔此书的思想背景和方法论背景。但正如作者自己在该书前言中所说的:“这本书无意于对海德格尔的著作进行逐段注释或评论,而是选取在《存在与时间》中起重要作用的一些基本主题。”约瑟夫·科克尔曼斯: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第1页。所以,尽管作者尽力使读者熟悉一些对于理解海德格尔的文本至关重要的名词术语和背景知识,但还是有许多问题甚至章节没有直接处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