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抵达(2)

当尼克松遇上毛泽东 作者:【加】玛格雷特·麦克米兰


走完舷梯的最后一阶时,尼克松旋即向周恩来伸出手,这两个人于是握着彼此的手,时间似乎比平常更久。媒体的镜头聚焦在紧握的手上。能讲多国语言的周恩来,用英语和尼克松寒暄了几句。“这趟飞得还好吗?”尼克松回答说:“十分愉快。”随着美国其余团员鱼贯走下舷梯,周恩来瞧见基辛格,他以颇为真诚的口吻说道:“啊,老朋友。”基辛格在为尼克松的中国行奔走铺路时,已与周恩来见过两次面了。

军乐队演奏中、美两国的国歌,所有的人立正聆听;随后,《歌唱祖国》的音乐声响起,周恩来和尼克松一同检阅仪仗队。尼克松夫人与她的(美国军官)随扈紧跟其后。这是自1950年以降,穿着制服的美国人首度无拘无束地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上。跟在他们之后的是中美官员: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及其助理、基辛格与他的幕僚团队、共和国元帅叶剑英、中国外交部长姬鹏飞,以及中方的幕僚。

机场的欢迎仪式历时不过十五分钟,从中方的标准来看,这显然是一场随便的接待会。美国一行人分别坐进中国安排、车窗罩着蕾丝窗帘的黑色礼宾车队,呼啸着朝北京城驶去,媒体记者的巴士则紧随其后。美国人在飞机上已大致看过华北乡村的景象,农村建筑破旧不堪,农民与他们的牲畜显示出中国民生的凋敝困顿。道路上只有巴士和成群结队的脚踏车,不见别种车辆。摄影师探身窗外,赶忙拍摄工人铲扫新雪和过路行人的画面,令人不解的是,他们似乎对呼啸而过的护送车队无动于衷。车队穿越使馆区,在工人运动场左转。美方有人敏锐地注意到,街头设有管制交通的防护栅栏,而且公安警察阻止行人趋近观看。擅长外交舞台布局的霍德曼揣测,中国当局选择不在天安门广场聚集大批群众的用意,旨在昭示这群外国访客对中国人而言无关紧要。英国驻华大使馆的外交官得知,政府早已对当地老百姓三令五申,无论徒步行走或骑脚踏车,任何人都不得探头探脑地观望。当晚,中国的头条新闻是关于一群女工,在最后一则新闻中,才轻描淡写地提及美国总统来访。

车队进入北京城之后,美国人被无所不在的烧煤味和一成不变的景致震慑住了,从建筑物到当地人单调的蓝色穿着,全都千篇一律。在飞机上,美国人早已熟读了简报和导览,他们知道自己即将参观世上最伟大的城市之一。中国人定都北京已有七百年,他们为北京城打造厚墙高门,以纪念碑点缀其间,同时在城内的心脏地带营建无数宫殿、庙宇、歌台舞榭,成就了宏伟的紫禁城。王公贵族、大臣、商贾、士大夫也在此打造自己的宅邸,用巧夺天工的林园环抱其居所。地位较低的人则住在较朴实的寓所。陶瓷犬雕坐镇在重要通道口,祥瑞幻兽立在砖瓦屋檐之上,以防邪灵入侵。

北京城内的巷弄,即胡同,纵横交错,其高墙下包藏了纷纭杂沓的居民和静谧安详的庭院。春时,若站在城内少数山陵或浮屠宝塔之上远眺,可以瞧见一片青翠蓊郁。穿越京城南北纵轴,自山陵往北行有一连串淡水湖泊,为酷暑的京城带来些许沁凉。北京的气候之极端不输芝加哥或多伦多:夏季的溽暑令人窒闷难耐,冬季则是一片天寒地冻。由于防止地震的缘故,建筑物大都只有一层楼高。

外族的入侵、劫掠和内战蹂躏了这座千年古都,然而它却能纹丝不变地安然过渡到20世纪,其中现代化的踪迹尚属凤毛麟角:一个火车站、几栋西式教堂和大使馆、几间西式大学,以及一些办公大楼。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肇建时,北京拥有世界上为数最多的中世纪建筑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