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钓鱼台国宾馆(4)

当尼克松遇上毛泽东 作者:【加】玛格雷特·麦克米兰


尼克松本人承认道:“这个结合很出人意表——惠特市出身的杂货商之子和希特勒纳粹德国的难民,一个政治人物和一个学者。但我们的差异让这个伙伴关系得以运作。”基辛格,这位戴着一副深度眼镜、身材圆胖的教授,操着浓厚的德语口音,喜欢匆匆咬指甲,行事作风与美国政治人物迥然有别。然而,尽管尼克松与基辛格各自依循不同的权力之路,这两人还是有颇多共通之处。尼克松虽是彻头彻尾的政客,但他也是个头脑灵活、深思熟虑的人。历任美国总统(或许除克林顿之外),当数尼克松对外交事务最为驾轻就熟。多年来他在这方面已累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基辛格的确是个学者,但他对于追逐权力有股狂热的本能。他知道如何攫取权力、驾驭权力。纵使在哈佛当教授时,基辛格亦擅长结交权势贵人。他每年夏天都会特别举办国际研讨会,广邀来自美国与盟邦的青年领袖共聚一堂。多年下来,基辛格经营的关系网络遍及世界各国的总理、总统和外交部长。

光是基辛格任教哈佛大学,就足以证明他能力非凡、意志过人,或许还有几分老天的特别眷顾。1923年,基辛格出生于巴伐利亚小镇一个殷实的犹太中产阶级家庭,他无忧无虑、备受呵护的童年,因20世纪30年代初期纳粹的掌权而笼罩阴霾。就像德国其他犹太小孩一样,基辛格被学校勒令退学,禁止参加各式日常活动,如运动、跳舞等。当时犹太人常在大庭广众下受辱、挨打。基辛格温文尔雅、富有学者气质的父亲,因他所热爱的德国天翻地覆而精神崩溃。他的母亲精力旺盛、处世务实,1938年她决定举家移居美国,由她在美国的表亲帮忙安顿。基辛格一家人,父母和两个小孩,属于运气好的;他们许多至亲好友都命丧集中营。基辛格鲜少谈及这段过往,但不难想象其影响所及,使得他憎恨革命和革命的意识形态,及至长大成人还充满不安全感。他人生的启蒙良师,是位名叫弗里茨·克雷默(Fritz Kraemer)的普鲁士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为美军作战。克雷默认为,“这让他追求秩序,而且渴望被接纳,纵然必须取悦学识不及他的人也在所不辞”。

一般人的学识确实很难与基辛格相提并论。他是一个聪颖过人的学生,在美国读中学时,对英语的生疏并没有影响他的表现,他的各科成绩几乎都在九十分以上。[和弟弟沃尔特(Walter)不同,基辛格不改他浓浓的德国口音,在沃尔特看来,这是因为他懂得聆听别人说话,亨利却不然。]基辛格随后就读于纽约市立学院(City College of New York),学习成绩同样出色,直到1943年初,基辛格接获军队的征召入伍,从此展开新的生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