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鞍钢弓长岭铁矿调查汇报提纲(一) 2

袁宝华文集·第一卷:文选(1946年8月—1980年9月) 作者:袁宝华 著


三年来生产有很大的发展。矿石产量1958年为225万吨,1959年为279万吨,1960年为302万吨,1960年比1957年翻了一番。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增长还不到一倍,而这三年就增长一倍多,跃进的幅度是不小的。

在这三年中,采区扩大,采矿由坑下发展到露天,露天采矿工段分布到9个山头,长达15公里。1956年以前全部是坑下采矿,1957年露天开采占当年全部产量的比例为45%,而1960年就达到了82%。生产规模的扩大,露天开采的比重增大,给企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年来新设备大量增加。1957年全矿仅有设备1120台,总重量为4013 吨,到1960年底全矿就拥有各种设备5303台,设备总重量为39790 吨。三年共增加了4183台,总重量为35777吨,相当于1957年设备总重量的9倍。这些设备中,属于采矿方面的比1957年增加了1.7倍,属于运输方面的比1957年增加了4倍。1957年最大的设备只有 1000 马力的卷扬机一台和640马力的空气压缩机两台。三年来大型设备增加很多。例如22台电铲中4立方米的就有5台,150吨的电机车两台,80吨的一台。由于设备大量增加,机械化程度也有很大提高。1957年全矿使用机械操作的工人占全部生产工人的30%左右,而1960年已提高到50%左右。以采矿为例,现有12个采矿工段,大体上可分三种类型:(1)中型机械化。使用穿孔机打眼、电铲装车、小电机车牵引的有4个工段,其产量占53%。(2)小型机械化。使用凿岩机打眼,用电耙、漏斗装矿,工作面用人工推矿车的有7个工段,其产量占42%。(3)半机械化。用凿岩机打眼,人工装车、人工推车的只有一个工段,其产量只占5%。

三年来职工队伍也有很大的发展和变化:(1)职工总数由1957年的6050人,增加到1960年底的15110人,增加了1.5倍。(2)新、老工人的比例,1957年为3∶7,而1960年就变成7∶3。新工人中有70%左右来自农村,过去他们从事农业方面的手工劳动,进了工厂开始操作现代化的机器,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也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3)由于新工人大量增加,全矿工人的技术水平,按八级工资制等级计算,1957年平均为4.86级,1958年为4.82级,1959年为3.35级,1960年为3.03级。根据目前各个专业工种的平均等级来看,采矿较高为3.49级,选矿最低为2.45级。采矿虽然较高,但操作大型设备的工人等级却很低,例如电铲司机和电机车司机中,三级工以下的就占70%,穿孔机司机中,三级工以下的占65%。这就给技术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4)干部情况:1957年只有439人,到1960年已经增加到1288人,增加了两倍。在新增干部中有69%是从工人中提拔的。技术干部三年中也增加了274人,其中由工人中提拔的占90%。到1960年底全矿共有工程技术人员457人,占职工总数的3.0%,在457人中,学生出身的占31%,其余都是工人中提拔的。这1288名干部按文化程度分:初中以下程度占73.4%;按参加工作时间分:1949年以后参加工作的占94%。(5)党团员在职工中的比重。1957年底有党员1049名,占职工总数的17.3%,团员773名,占12.8%,党团员合计占30.1%;1960年底有党员1827名,占1.1%,团员2419名,占16.0%,党团员合计占28.1%。

综合上述,弓长岭铁矿三年来的变化,概括起来是:矿石产量翻了一番,人员增加一倍半,新设备增加9倍,由单一的矿石生产发展到采、选、冶炼和焦化等多品种生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