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厌世家”叶圣陶长篇小说《倪焕之》,茅盾誉之“扛鼎”之作(3)

民国清流2:大师们的“战国”时代 作者:汪兆骞


叶圣陶出生于江苏省苏州。由于家境清寒,1911年中学毕业便在苏州甪直镇当了小学教师,养家糊口。任教期间,将所写小说投给《小说丛报》《礼拜六》《小说海》等期刊,篇篇皆能刊出。《穷愁》《贫女泪》等多写平凡人生故事,同情下层百姓,揭露黑暗现实,虽题旨浅显,技巧幼稚,但初步显露了现实主义倾向,而不同于当时风行的娱乐文学。据叶圣陶在《过去随谈》一文中回忆说,写这些小说,是因为读了较多的外国文学,特别是受到华盛顿·欧文《见闻录》影响的结果。那时发表的二十多篇小说,都是叶圣陶用文言文写的。在家乡读私塾时,打下深厚的古文功底,十一岁参加秀才科考,虽落榜,但在考场挥笔纵论,得到好评。

自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在上海创刊后,叶圣陶期期必购,篇篇皆读,受到新思潮影响,他在日记中写道,“提倡新文学之不可缓”(《圣陶日记》)。于1917年始尝试白话文小说创作。其时叶圣陶的好友俞平伯、顾颉刚在北京读书,彼此一直保持密切的联系。北京的《新潮》创刊后,叶圣陶的诗和小说常在上面发表,后由俞平伯介绍,加入新潮社。北京的报刊上,常有他的文章出现。

文学研究会成立时,叶圣陶被邀为主要发起人之一。1922年1月,他和俞平伯合编的文学研究会期刊《诗》,是五四运动后第一个新诗诗刊。1921年他离开苏州甪直小学后,先后在上海公学中学部、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北京大学预科等校任教,并一直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其间,他有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集《隔膜》。这是新文学继郁达夫的《沉沦》之后的第二本小说集。次年,他的第二本小说集《火灾》出版。成为继鲁迅《呐喊》之后新文学的第四本短篇小说集。全国最早的四本短篇小说集中,叶圣陶占了半壁江山,足见他的创作热情是多么高涨。

1923年,由朱经农介绍,叶圣陶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当了职业编辑,为新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巴金的《灭亡》、丁玲的《梦珂》,以及施蛰存、戴望舒等作家的重要作品,都是经他的慧眼发现并经手编辑发表的,这些作家自此闻名于文坛,成为那时文学星空中闪亮的新星。

巨星是1988年陨落的,他除了给中国文学史留下《倪焕之》等一大批优秀文学遗产,还保存了大量的珍贵材料。萧乾读了叶圣陶的日记,曾惊呼:

未来的史家将会由他的日记中寻觅到翔实可靠、不掩饰也不捏造的客观史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