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王朝兴亡周期律(10)

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智慧 作者:国家图书馆


一个王朝到了中期,统治时间长了,开国时新鲜的劲头失去了,惰性出现了,国家的治理渐渐弛缓了,各种矛盾开始孕育,土地兼并激烈起来,赋税逐渐苛烦,贫富分化开始严重,吏治走向败坏,腐败现象滋生,统治者奢靡浪费开始成风,对外战争迁延不决,小股农民起义出现了,这时一些有见识的统治者开始指陈时弊、倡言改革。改革针对国计民生,重要的在经济方面,希望能够减轻农民的一些负担,减轻一些经济危机、财政危机。

西汉武帝时候,任用张汤、桑弘羊改革币制,统一用五铢钱,另外还有一些办法如均输平准、专卖盐铁,简单地说是国家控制贸易、控制商业,也限制大商人的实力膨胀,改善一些财政经济状况,改善一些人民的生活。

唐中期“安史之乱”以后,财政非常乱,收入很少,就重用刘晏改盐法,把盐改为专卖,收盐税。盐税是一种间接税,交税以后,盐价涨,消费者买的是高价盐,实际上等于交了税。杨炎行两税法,把税制整顿清理集中,主要收土地税和户税,收税由收实物改为原则上收钱,这个办法起过一些作用。

北宋王安石进行税制经济方面的改革。明朝张居正把各种苛捐杂税统一成“一条鞭法”,来减轻人民负担。到清朝康熙时候,开始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时候实行“摊丁入亩”,丁税取消改成田税,与人口增加没有关系,收税标准看土地多少而不是看人头多少。

所以历来王朝中期都有危机出现,都有针对危机的改革,这类改革往往收到一定的效用,然而行之不久,或因遭反对而废罢,或被别有用心的人标榜改革而走了样,原来的矛盾继续激化,再有反对改革的人力量很强,有些改革者甚至成为悲剧人物。

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就一直有人反对,王安石下台以后,还有人反对,还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借改革名义,搞鬼名堂。北宋的大奸臣蔡京标榜支持王安石变法,可是搞的是另外一套。唐朝中期刘晏、杨炎改革以后,唐顺宗的时候有一次革新,所谓“二王八司马”后来都挨整了,唐朝大诗人柳宗元、刘禹锡都挨整。唐文宗有过一次政变,也失败了。

随着一个王朝中期的危机,进行改革或者主张改革失败,或者一段改革有了若干成果,但终于要失败。所以王朝危机还是延续下去,矛盾还是尖锐化,等到矛盾尖锐起来以后,有些人大声疾呼要求改革,改不了了,国家机器像一个重载的破车,顺着坡下,一直往前开,重力加速度越来越大。最后只有一个办法,掉到悬崖底下,翻车摔了,那时候改也不行,不改也不行,最后的出路,就是没有活路的农民起来造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