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罢黜百家,表彰《六经》(1)

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智慧 作者:国家图书馆


四、罢黜百家,表彰《六经》

班固在《汉书·武帝纪》最后的赞语中总结汉武帝的历史功绩时,突出地强调了他在文治方面的成就。班固说,西汉王朝的文化建设,是在汉武帝时代取得突出进步的。例如“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等,继周代之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汉武帝时代影响最为久远的文化政策,是确定了儒学在百家之学中的主导地位。

汉初的时候,黄老之学占据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在执政方针上讲究无为,即通过无为来实现无不为。在学术上,也是老师各讲各的观点,各自传授自己学派的学术精华,对历史事件、文化态势、民族前景,也都各抒己见,“百家殊方”。汉武帝采纳了著名儒学大师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汉书·武帝纪》)的文化政策,结束了“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于是使“今后学者有所统一”,中国文化史从此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儒学成为中国文化的正统与主流,一直到清末。中间虽然有佛学的介入,以及道家学说的影响,但是儒学的正统地位始终没有动摇。这个历史的开端是从汉武帝时代开始的。

提出“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重要人物是董仲舒。当年汉武帝大举贤良文学之士,董仲舒以贤良身份在给汉武帝的对策中说,秦王朝灭亡以后,其流毒至今未灭,现在国家的治理单凭“法”和“令”是不够的,必须通过文化建设,通过文化教育来求得国家治理的成功。虽然董仲舒主张“天不变、道亦不变”,但是他在文化建设方面并不保守,还是有一些改良,甚至可以说是改革意识的。他提出:琴瑟的音色不正,声调不和谐,就应当重新装置调整琴弦,予以“更张”,才能够保证演奏的成功;政令推行不顺利,政治形势不理想,也应当重新制定调整法令政策,予以“更化”,才能够保证行政的成功。应当“更张”而不“更张”,虽然有“良工”也不能成功地演奏乐曲;应当“更化”而不“更化”,虽然有“大贤”也不能成功地管理国家。这一“更张”和“更化”的命题,就带有一定的改革意义。在董仲舒时代,儒学成为国家的指导思想,但是这个时候的儒学已经和孔子时代、孟子时代、荀子时代的儒学有很大的差异,儒学在历史进程中也在改变着自己的内质,改变着自己的面貌,董仲舒就是这样一个儒学代表人物。

汉武帝时代,在文化方面还有一个突出的举措,就是兴太学。《汉书·董仲舒传》说,汉武帝创办太学,也是接受了董仲舒的献策。董仲舒建议说,国家要以教化为大本,要建立这样的一个文化基地,学校是非常重要的,建议设立太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创建太学,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正式官立大学于是出现。

太学的创建,采用了公孙弘制订的具体方案,公孙弘拟议:第一,建立博士弟子员制度,将博士私人收徒定为正式的教职,将私学转变为官学;第二,规定为博士官置弟子50人;第三,博士弟子得以免除徭役和赋税;第四,博士弟子的选送,一是由太常直接选补,二是由地方官选补;第五,太学管理,一年要进行一次考试;第六,考试成绩中上等的太学生可以任官,成绩劣次,无法深造以及不能勤奋学习者,令其退学。汉武帝批准了公孙弘拟定的办学方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