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贞观之治的历史启示(3)

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智慧 作者:国家图书馆


2.避免战争

战争是最消耗国力的事情,不仅要消耗财力,还要牺牲生命。但是有些地方军事官员却希望打仗,特别是针对弱小族群的战争。只要有战争,他们就可以从中受益。打仗不仅可以立军功,还可以通过物资调配发大财。有的时候,李世民也会被地方官吏所蒙蔽,几乎上当。比如岭南的冯盎,很早就归顺了唐朝,但是很久没有朝贡。于是,周边各州纷纷上报,说冯盎图谋不轨,前后十多次。唐太宗渐渐信以为真,认为问题严重,于是调兵遣将,准备派十万大军横扫岭南。将军都选好了,岭南周边的十几个州也都做好了作战准备。这时魏徵出面反对,魏徵认为冯盎谋反,证据不足。唐太宗说:这么多州屡次报告,还不是证据吗?魏徵说:如果他要叛乱,一定会攻打周边的州县,但是各地的州县纷纷报告岭南谋反,却没有一个州县被打,这就说明岭南没有任何军事动作。唐太宗问:那为什么不来朝觐呢?魏徵说:这么多年,经常有人告发岭南谋反,但是朝廷从来没有派使者到岭南去了解情况,人家当然就不敢来朝觐了。唐太宗一听,认为魏徵分析的有道理,于是派人出使岭南,安抚冯盎。冯盎大喜,终于见到了皇帝的特使,于是特意派儿子与特使一起回长安,上朝觐见。唐太宗很高兴,说魏徵一席话,顶得上十万大军。一场战争避免了,来自臣下的一条正确意见,解决的不仅仅是十万兵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避免了对民心的伤害。

3.制度创新

贞观五年,河北相州人李好德患风疾,即现在的间歇性自大妄想症,一旦发作就胡言乱语,妖言惑众。于是,李好德被抓进了监狱。大理寺丞张蕴古认为李好德患有精神病,不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应按照规定将其释放,唐太宗也决定不再追究。张蕴古说服了皇上,很高兴,跑到监狱里告诉了李好德这个消息。结果,这个情况被监察御史发现,并告发,唐太宗大怒,认为张蕴古泄漏禁中语,立刻下令斩杀张蕴古于东市。手下的人手脚麻利,便立即执行。

事后,唐太宗非常后悔,张蕴古虽然有罪,但罪不至死,就这样被杀了,非常可惜。可是,人死不能复生,如何改正已经发生的错误呢?他决定给张蕴古恢复名誉,让他的儿子做官,但这样就够了吗?当然不够。后悔没有用,关键的问题是如何防止类似的错误重犯。于是下令出台一个新的制度来防止因一时之怒而错杀生命。一个在当时很高明的制度出台了。凡是死刑犯,下达死刑命令的时候,不能立刻执行。京畿地区,要反复五次上奏,地方的要反复三次上奏,才能执行死刑。这就是五复奏、三复奏制度。这种复奏制度,就是面对死亡处决时,要尽量谨慎,要给皇帝留下反悔的机会,给生命留下保全的机会。

这是贞观时期,理性行政方面制度创新的一个典范。《旧唐书·刑法志》记载:“自是,全活者甚众。”很多生命因此得以保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