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章达到的“三境之美”(2)

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智慧 作者:国家图书馆


第二段描写洞庭湖的气象,铺垫出一个宏大的背景,借山川的豪气来写忠臣志士之志,用了文章五诀的“形”:“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第三、四段,作者借景抒情,设想了两种“览物之情”,创造出一悲一喜的意境。

第三段写心情不好的情况下是什么情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这一段连用了十个恐怖的形象:霪雨、阴风、浊浪、星隐、山潜、商断、船翻、日暮、虎啸、猿啼,为了突出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这个很伤感的心情,用的是“形”和“情”。

第四段写心情好的情况下是什么情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这一段连用了春风、丽日、微波、碧浪、鸟飞、鱼游、芷草、兰花、月色、渔歌等十个美好的形象,引出一个“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由“形”到“情”。

第五段导出哲理:“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推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理,是用前面的“形”“事”“情”铺垫过来的。

最后,“时六年九月十五日”,又回到“事”上来了,照应文章的开头,很自然。

《岳阳楼记》的核心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这篇文章一开始就说理,为官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么它肯定流传不下来,因为不符合审美标准。《岳阳楼记》好就好在有形、有景、有情、有人、有物的铺垫,而且全都用优美的文字来表述,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已达到了一个完美的艺术境界。《岳阳楼记》没有用典故,但它自己成了一篇空前绝后的经典。

古今文章的作者有两种,一种是专业作家,就是文人的文章,他已娴熟地掌握文章的词、句、结构、音、韵等。专业作家的作品重在情,感情写得很浓厚,文字也很华丽。还有一类作家即政治家、思想家的作品,重在理,一定要说出一个道理来,如贾谊、魏徵的文章。文人的文章经常是求情而不求理,常文有余,而理不足,而政治家的文章,求理而不求情,常理有余,而美不足,只有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写出好文章。我们好多文献里面都是讲“理”的,但是官话、套话多,所以它不叫文章,也不可能流传。有一些政治家、思想家,自己并不想当作家,但是经历了很多后,积累日深,不吐不快,写成了文章,但是,这样还不行,还得加上小时候对文章的修炼,这才能够成就一个大的作家。一个文章家,就是既有理,又有文,才能写出百年不遇的绝妙好文。如果先进了艺术之门,文字过关了,再想深造思想比较难,如果思想已经修炼得很高了,再加一些艺术修养,相对来讲容易一点,所以真正的大文章家,政治家、思想家出身的比较多,而专攻文章、以文为业的反倒少。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很有名,若论思想之深,绝对比不过《岳阳楼记》。可见,要写出一篇好文章是多么不容易了。金代的学者元好问评价范仲淹说:“范文正公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其材、其量、其忠,一身而备数器。”我们还可以再加上一句:“在文坛为大家。其思想、其文采,光照千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