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司马迁笔下的明君贤臣(2)

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智慧 作者:国家图书馆


(二)司马迁笔下的贤臣

1.居官理民,要为民办事。西汉萧何“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想民之所想,疾民之所疾,司马迁称许说“何之勋烂焉”。曹参继萧何为相,启用不善言辞的厚重长者,贬黜巧舌如簧、只说漂亮话、不办实事的官吏。曹参遵守前任萧何行之有效的好政策,不标榜个人,不擅改政令,史称“萧规曹随”。万石君一门贵盛,碌碌无为,一生谨慎,只仰承天子鼻息,但能“为百姓言”。是否与民办事,是贤臣的最高标准,在当时是了不起的先进思想。遍查中国古代典籍,只有《史记》写有“为百姓言”几个字。

2.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在古代断狱判案是国家施政的重中之重。刑措不用,是太平盛世的标牌。在古代行政干预司法,尤其是君主干预司法,往往使国家陷于深重灾难。汉武帝时,酷吏张汤、杜周断案,往往使国家陷于深重灾难。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在今河南方城东)人。西汉著名贤臣,汉文帝时廷尉,执法公正,认为法律是天下人的法律,不是皇帝个人的意志。张释之劝谏汉文帝带头按法律办事,为天下人的表率。

3.为官要清廉,不与民争利。公仪休是春秋时鲁国国相,他为官清廉,公私分明,一尘不染的高风亮节,给为官的人树立了一面高悬的明镜。公仪休喜欢吃鱼,有人投其所好,专程送来了几条鱼,公仪休坚辞不受。他对送鱼的人说:“我正因为喜欢吃鱼,一份微薄的俸禄还吃得起鱼。如果我收了你的鱼,丢了俸禄,那时谁来送鱼呢?”一席话说得送鱼人哑然失笑,公仪休的话既拒腐,又委婉,一针见血地揭穿了送鱼人请托的目的,却又在幽默诙谐中做了说服教育工作。公仪休的夫人勤劳贤淑,亲自种菜织布,公仪休劝说不听,休了夫人,说她争夺了士农工商的口食。公仪休防微杜渐,制止当官的亲属与民争利,这种精神无比崇高,但休妻之举,未免过分和迂腐。

4.救民水火,甘冒斧钺。汉武帝时,河内郡发生火灾,烧了一千多家。汉武帝派汲黯去巡察。汲黯路过河南,那里发生了大旱灾,接着是水灾,颗粒不收,地方对此瞒报。汲黯见此,自作主张打开粮仓救灾,这是要冒杀头危险的。汲黯的行为,急民之所急,不顾个人安危,汉武帝赦免了他的罪过,还称赞汲黯是“社稷之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