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共同纲领》的正式酝酿和首次起稿(3)

协商民主的技术 作者:谈火生 霍伟岸 何包钢


对于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来说,这种不同意见的表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它恰恰反映了不同阶级、不同政治力量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和政治见解。中国共产党把这种不同意见的表达视为统一战线的内部矛盾,并且本着一定的协商民主精神,力图通过平等交流、理性说服的方式使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就《共同纲领》的基本前提——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达成共识。

平等交流是协商民主的一个基本要求。中共党内有一部分人在面对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时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他们认为自己革命早、功劳大,因而看不起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这种“左”倾关门主义思想对于协商民主的开展来说是一种很大的伤害,因为它使得协商的参与者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一方对另一方缺乏应有的尊重,自然不能进行真正的观点交换。为此,中共中央专门给有关部门发出指示,要求中共方面要以彻底坦白与诚恳的态度来对待民主人士,耐心解答一切政策问题,与之协商一切重大问题,并请民主人士充分发表意见和批评。毛泽东专门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周恩来也反复要求党内干部要学会与党外人士合作。

理性说服是协商民主用以辨明公共利益所在的主要途径。在面对民主人士的不同意见乃至尖锐批评时,中共并没有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强行使他们与自己保持一致,而是采取了耐心倾听、理性说服的方法。具体的做法包括:撰写理论文章阐明革命的形势和前途,以及不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危险;与民主人士单独交谈、举行小范围的座谈会和较大规模的报告会,向他们解释说明中共的主要政策主张,并悉心解答他们的各种问题和疑虑;安排民主人士参观解放区的城市和农村,用生动的事实来说明新民主主义道路如何能使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通过礼贤下士、平等尊重的态度和耐心理性、实事求是的说服,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对中共的建国纲领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对于新民主主义道路增强了信任,并且对于民主党派在新中国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了更大的信心。借助上述带有协商民主特征的方法,中共使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中的大多数人与自己达成了共识,认识到必须彻底推翻国民党旧政权,然后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崭新国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