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滴水集》出版 2

步步莲花 作者:朱洪


这次见面,开始了赵朴初和大西良庆长老23年的友谊。

9月,赵朴初借给自己的诗集《滴水集》写序的机会,回顾了自己写诗的历程。

解放前,因环境压抑,赵朴初几年里写不出一首诗,更不写词了。解放后,环境和他的心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6年以后,社会主义事业和佛教工作蒸蒸日上,赵朴初频频到国外和内地参观,激发了他写诗词的热情。偶尔,他还写一点新体诗呢!

1959年到瑞典开会,赵朴初在飞机上偶尔写了几首曲,从此写曲子也一发不可收了。他觉得写曲与写古诗词比,灵活性更大,易于吸收群众的活语言,所表现的内容也多,描写新生事物也方便。此外,曲的音乐性很强,因为曲子吸取了民歌和新体诗的长处。

娴熟地掌握了诗、词和曲这几种表达形式后,赵朴初诗歌创作迎来了丰收时期。1951年,赵朴初在山东济南大明湖曾自设一问,“可得十年树花木,千红万紫拥朝阳?”时间真快,10年过去了,自己的《滴水集》也算得上是祖国文艺大花园里的一朵小花、一棵小草吧!

诗集取什么名字呢?赵朴初的太高祖赵文楷状元,曾写了《石柏山房诗存》,夫人陈邦织的伯父陈曾寿曾写了《苍虬阁诗集》,他们或用自己的字、号,或用自己的书宅等入诗集名,颇有古风。赵朴初将自己的诗集叫《滴水集》,既有谦虚的成分,还有佛教的痕迹,更有不忘人民的含义。释迦牟尼说过,要使一滴水永远不干,莫如把它放进大海里去。释迦牟尼还说,尝一滴水而知大海之味。从后一层含义看,做一滴水也不是容易的,因为从一滴水中可以“知大海之味”。赵朴初希望自己的作品,融于人民群众的大海里,使其永远不会干枯。

《滴水集》基本上是赵朴初解放后的作品。解放前写的15首诗,反映了赵朴初探求诗词道路的一个过程,弃之可惜,所以作为附录,放在诗集后面发表了。就一个人的创作道路来看,解放前写的诗词,是另外一个时代的产物,因而自有存在的意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