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扩大人民民主 建设法治国家(1)

吴康民论时政 作者:吴康民


近年海内外对中国的政治改革,议论愈来愈多。原因是,国内社会矛盾不少,政治体制未能适应经济发展,“维稳”的成本和所花气力愈来愈高,另一方面,国际形势严峻,美国围堵中国的意图愈来愈明显,并不因胡锦涛访美而有根本的改变,美日韩联合军演频频,西方通过诺贝尔和平奖向中国施压,周边国家对中国颇有疑虑,外交活动并不十分顺畅。

领导层有政治改革的强音

胡锦涛访美,表示中国“承认并尊重人权的普遍原则”,也认为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必须与各国的国情相结合。他还说,中国关于人权问题,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胡锦涛访美时答美国报纸的书面访问时回答说:“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便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并说政治体制改革要“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可以说,人权问题与政治改革密不可分,中国正处在政治改革的十字路口。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继续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行政治改革”,虽然是老话,但比十七大所提的“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多了“积极稳妥”4个字。

更值得注意的是,温家宝总理在去年8、9月两个月期间,面对国内外传媒,7次谈论到政治体制改革。温总理的谈话,当然不可能看作是个人抒发的见解,而应看作是中共高层的一种呼声。

毛泽东说过:“党外有党,党内有派,历来如此。”因此共产党内有不同声音,并不奇怪。胡锦涛主席在美国提出承认和尊重人权的普遍原则,但在国内就是有人公开反对“普世价值”。既得利益集团在权力进入市场,在专权得到好处之际,当然不愿意在政治改革中受到约制。他们反对政治改革是必然的,开明势力和专制势力的较量是激烈的。应该承认,目前专制势力仍处在强势,温家宝对于政治改革的讲话,被人公然加以删除和拦截,就是一个标志。所以他一如朱镕基前总理那样,朱说了要为他准备“一副棺材”的狠话,温则说了“风雨无阻,至死方休”的坚定语言。

政治改革三要素

邓小平早在1980年就提出政治改革的方案,1986年又指出“现在经济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证经济改革的成果”。

政治改革应该改革些什么呢?

第一,要改革权力过分集中。邓小平说,权力过分集中,就会“妨碍集体智慧的发挥”、“容易造成个人专断”,目前各级党政机关,第一把手说了算的情况十分普遍,决策上破坏集体领导的事很多,专权由此形成常态,并且造成权力的人身依附现象。

第二,要确立权力制衡。公权腐败现象蔓延,带有普遍性。权力参与并控制市场交易,借国营、国有之名进行垄断,形成类如旧社会官僚资本的现象,引起社会不满,并破坏市场经济的公平交易原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