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摆脱自私才能让自己拥有更多

心理学是什么玩意儿 作者:庞晓东


自私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病态心理现象。“自”是指自我,“私”是指利己,自私指的是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常有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等行为。自私有程度上的不同,轻微一点是计较个人得失、有私心杂念、不讲公德;严重的则表现为为达到个人目的,侵吞公款、诬陷他人、杀人越货、铤而走险。自私之心是万恶之源,贪婪、嫉妒、报复、吝啬、虚荣等病态社会心理从根本上讲都是自私的表现。自私作为一种病态社会心理,有很强的渗透性,人在不同程度上都存有私心杂念。其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 嫉妒他人 。自私的人嫉妒心强,心中只有自己,根本不能容纳别人。如果谁的本事比他强,取得了好成绩,甚至在容貌、身材等方面超过他,他就会感到难受,于是想方设法诋毁、诬陷、为难比他强的人。嫉妒心有时会将人引入疯狂的状态,甚至会导致伤害别人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2. 技术垄断与剽窃。过去社会上有些手艺人身怀绝技,但从不肯轻易将技术传授他人,怕“传给徒弟,饿死师傅”;有的人“传儿不传女”、“传女不出嫁”;有的人则终身不授后人,将技术带入坟墓,结果使我国许多优秀的民间传统手艺销声匿迹。现在还出现了另外一种情况,有些技术人员将本企业的某些专利技术盗取并卖给其他企业,以换取个人的好处,有的假冒著名商标,有的盗用版权,以谋私利,等等。

3. 不讲公德。公德是指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对此有些人却漠然视之,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损坏公共物品,等等。

4. 以权谋私。这主要表现在某些掌握管理权、经营权、行政权的人身上。他们以权谋私,以致党风、政风、行业之风不正。少数人手握权力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搞权钱交易。

5. 以钱谋私。社会上有些人为了拉关系、走后门,不惜用金钱、礼品去贿赂有权之人,用金钱为自己谋利。

从上面所列自私行为的几种表现可以看出,凡自私的人都有这样的病态心理,即“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公家的事小,自己的事大”,“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利人者是傻子,利己者是聪明人”,“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白吃谁不吃”,等等。这些心理经社会传播,逐渐变成了一种流行的畸形心态。由于社会制约机制尚不健全,某些自私自利的人确实从中捞到了某些好处,更使得自私之风盛行不衰。然而,自私导致腐败,导致极端的个人主义,导致社会丑恶现象的出现,败坏社会风气,是违法乱纪的根源。

对自私的心理调适有如下方法。

1. 内省法。这是构造心理学派主张的方法,是指通过内省,即用自我观察的方法来研究自身的心理现象。自私常常是一种下意识的心理倾向,要经常对自己的心态与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观察时要用社会公德与社会规范作为客观标准。要反省自己的过错,就必须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强化社会价值取向,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模范学习,对照榜样找差距,并从自己自私行为的不良后果中看危害、找问题,总结改正错误的方式。

2. 回避性训练。这是心理学上以操作性反射原理为基础,以强化为手段而进行的一种训练方法。通俗地说,凡下决心改正自私心态的人,只要意识到自私的念头或行为,就可用缚在手腕上的一根橡皮筋弹击自己,从痛觉中意识到自私是不对的,促使自己改正。

3. 多做利他的事。一个想要改正自私心态的人,不妨多做些利他的事。例如,关心和帮助他人,给希望工程捐款,等等。私心很重的人,可以从乘公交车让座、借东西给他人这些小事情做起,多做好事,从而在行为上纠正过去那些不正常的心态,从他人的赞许中得到利他的乐趣,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