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此在的生存在世 4

海德格尔人学思想研究 作者:刘敬鲁


此在的能动性选择是每一个具体的我的能动选择,此在的本质的生成和变化都是每一个我的本质的生成与变化。可以看出,一方面,海德格尔所说的此在之“我”,不是近代自我意识意义上的“自我”,不是近代康德所认为的有着先验理性本质的“自我”,而是不断生存选择着的“自我”,不断变化着的“自我”;另一方面,尽管存在着这样的根本不同,在强调“我”这一点上,海德格尔关于此在的向来我属性的思想与近代的“自我”仍然有共同之处,即,它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对主体性的强调,这与近代西方哲学对主体性的突出强调显然具有一致性。

其次,由于此在的任何存在总是每一具体的个体的存在,由于此在的存在在本质上是它的可能性,所以它在它的存在中可以“选择”自己本身、获得自己本身,也可以失去自身,或者说绝非获得自身而只是“貌似”获得自身。这也就是说,此在既能够选择本真状态的存在方式,也能够选择非本真状态的存在方式。海德格尔说,这是由此在的向来我属性所规定的。这意思是说,既然此在的存在总是具体的个体的存在,那么此在是以本真的方式存在还是以非本真的方式存在,就首先是由它的选择所规定的。显然,此在的向来我属性同样表明了此在存在的能动性。正是由于这样一个原因,海德格尔才说,此在的非本真状态并不意味着“较少”存在或“较低”存在,“非本真状态反而可以按照此在的最充分的具体情况而在此在的忙碌、激动、兴致、嗜好中规定此在”

(德)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译本,54页,1987;德文本,43页。

海德格尔对此在生存的向来我属性的说明所强调的是“我”。这个“我”显然是个体的我,而不是人类的我。此在为之存在的那个存在总是我的存在,说的就是此在生存的个体性。这一思想也贯穿在海德格尔对此在生存的具体分析之中,它规定了海德格尔的此在生存论所分析的此在主要是个体的此在,而主要不是人类整体的此在,它所针对的主要是个体而不是人类。这是海德格前期人学的一个显著特征(详见本书“从此在与存在到人与大化”一章)。

如果说,对此在生存的选择性和社会制约性的思考是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此在生存论分析的一条实质线索,那么,尽管在海德格尔看来个体的我的能动性与社会整体对个体的必然制约性是不可分割的,但他的此在生存论分析从总体上所突出强调的是个体存在的能动性,把个体存在的能动性放在比社会历史制约性更加根本的位置。然而实际上,至少在相当长的历史时间中,人类社会历史的整体必然制约性从根本上支配着个体存在的能动性。这一理论上的不足,是海德格尔后期进一步思考人类社会历史的“命运性”或必然性,并最终得出人的存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存在从根本上是被支配的结论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节此在的基本机制

海德格尔对此在的基本机制——“在世”的分析,突出表明了社会历史条件对个体存在的社会制约性——共时性的社会整体制约性。

一、第一个环节:“世界”

此在在世的第一个环节是“世界”。

世界首先是此在最切近的世界——周围世界(Umwelt)。在周围世界中照面的存在者的存在,即此在在操作使用着的操劳中与之打交道的存在者是一个相互关联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些存在者包括两个方面:用具(Zeug)和工件(Werk)。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