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星星(1)

小爸爸的成长日记 作者:桑丹


作为一名“知道分子”,读书是我的一种生活习惯。而“知道分子”要孩子之前,不看上十本八本的中外孕育类书籍,把自己搞成半个专家,就跟没买票非要混进公交车一样,必然是心里过不去、脸红心跳,痛苦得还不如直接跳车寻死算了。

为了不脸红心跳、直接跳车寻死,我看了将近20本育儿书。美国的、日本的、德国的、英国的、医生的、心理专家的。蒙事儿医生的、伪专家的。当然也包括什么七零后读谁、八零后读谁、九零后读谁的那些个谁的。最终的结论是:各种恍惚、各种左右为难、前后维谷。

读这类书多半不必动脑子,读得少时会带着应付考试、逢点必划、重点记忆的恭敬,读多了就多半云山雾罩,直接进入中国哲学智慧境界:有亦无来无亦有,真亦假来假亦真。大而化小,小而化无,难得糊涂吧。

最稀里糊涂的一次,是我参加某位作家的新书研讨会。一群人正襟危坐,轮到我发言了,我从包里直接掏出了一本花里胡哨的育儿书,边摇晃边发表对该作家作品的评价,顿时令现场空气窒息凝固。

育儿书籍的装桢装帧封面都有浓郁的特色风格。一类是医生的科普类书籍,这类书籍往往不太注意配色装饰,从封面到内页,多是花里胡哨加各种宝宝大头照,作者的姓名旁多是某大医院显赫的名头;一类是育儿体验类书籍,这类书籍的封面则显得更为个性、体面。国内国外的这类书籍都很多,要么玩浑不吝风格、要么走小清新路线。前者海外译本居多,外国人向来喜欢玩举重若轻,在中国人看来多少带着几分傻大笨粗的气质。后者以台湾作者居多,翻开封面就是各种心灵鸡汤、人生感悟,作者多是带着赎罪的心态面对子女和生活,不落泪不可活。也不交代作者之前到底如何作恶多端,于是,流干眼泪后但凡有点脑子的读者不免心生好奇:是什么会让作者养个孩子如此积郁良多、苦大仇深?

育儿科普书,良莠不齐,作为熟悉出版领域的新闻工作者,我只能说,市面上的这类书籍中不乏挂了某某专家的名头,纯属攒书公司找了一帮单身男女东拼西凑出来的。作为非妇产医学专业人士,我唯一的忠告是:这类书要关注口碑,认准一套就坚持下去。千万不要东看西看,即便都是口碑较好的育儿书籍,也会存在诸多分歧。往往会让我们这些非专业读者陷入“知道越多、困惑越多”的迷局中。

你会发现为什么同样的现象,却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应对方式。有的强调立即送院就医,有的则强调不治自愈。就拿新生儿鼻涕影响呼吸来说,有的强调及时清理的必要性,有的则强调顺其自然,横加干预只会刺激鼻黏膜愈演愈烈。而现实的操作是——本能会告诉你取信于谁。本能会驱使你是选择清理还是背过身去对宝贝无法吮吸乳头高声嚎啕视而不见、置若罔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