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仇人就是人生动力(2)

吞吴——心理吴越三部曲之三 作者:陈禹安


越王勾践深知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既然无可幸免,他只能倾尽最后所剩的五千死士,与吴兵拼个玉石俱焚。但越国大夫文种利用吴国内部的矛盾,巧妙斡旋,争取到吴国宠臣伯嚭的鼎力支持,否定了伍子胥必要将越国赶尽杀绝的主张。机心暗藏的吴王夫差转而要求越王勾践偕同夫人到吴国为奴,为阖闾守墓,以期通过对勾践的人身侮辱来达至为父复仇的目的,是为“辱越”。

鞭楚也好,辱越也罢,看似偶然,其实都是在仇恨驱使下的必然之举。可以想见,如果没有仇人楚平王,伍子胥的人生轨迹绝不会如此波澜壮阔,吴楚两国的国家命运也绝不会如此跌宕起伏。同样,如果没有仇人勾践,夫差也许不会那么快登上吴王的宝座,也不可能在为父复仇中一战扬名。而吴国,在相继打赢了两场对楚和对越的复仇之战后,更是震撼天下,隐然间成为天下霸主。

可见,仇人的存在就像是一种无坚不摧的人生核动力,强劲地推动了历史的前行。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人类所有的情绪中,仇恨具有最强悍、最持久的作用。它拥有一种近乎无限的能力,足以摧毁人类最基本的同情与怜悯。正所谓此恨绵绵无绝期,此仇汹汹无止境。

你看,夫差为了给父亲报仇,可以耐心等待三年。而伍子胥为了给父亲报仇,更是等了十六年。十六年,是何等漫长的一段时间啊!在这个近乎遥遥无期的等待中,随时会出现各种阻挠因素,消磨着复仇者的意志,但伍子胥硬是坚持到了最终的清算之日。

那么,为什么仇恨会具有如此强悍、持久的作用力呢?

心理学上的“蔡冈尼克效应”可以帮我们厘清这一令人迷惑不解的现象。

1920年,一位来自俄罗斯的心理学系毕业生布鲁玛·蔡冈尼克在奥地利维也纳的一家咖啡馆陪她的导师喝咖啡。出于心理研究者的敏感,蔡冈尼克无意中发现了服务员结账时的一个奇怪现象。

当顾客招呼结账的时候,服务员可以很容易地记起顾客点过哪些食物。但是,一旦顾客结账完毕,过几分钟再询问的时候,服务员就像得了健忘症一样,即便很费力地去回想,也很难给出准确的答案了。看起来,只要顾客一结完账,服务员的相关记忆也随之消逝无踪了。

为什么相隔短短的几分钟,同一个服务员的记忆力就判若两人?

蔡冈尼克对这一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决定回到实验室后继续研究这个问题。她找来一些被试,给他们布置了一些简单的任务,比如合并计算一些数字的总和,或者将一些玩具放到盒子里面。针对一部分被试,她特别要求他们在完成任务之前就中止。最后,蔡冈尼克要求参与实验的被试描述所有的任务。

结果正如她在咖啡馆观察到的现象一样,那些没有完成的任务依然保留在被试的记忆中,很容易重新回忆起来。而那些顺利完成了任务的被试,则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有可能回忆起自己刚刚完成的任务。

蔡冈尼克进一步的研究揭示,当人们开始从事任何一项活动时,大脑中会经历一种精神焦虑。活动一旦结束,大脑的潜意识就放松下来,并很快地遗忘已经发生的事情,以便为接收(记忆)新的信息预留“空间”。但是,如果活动没有如期结束,大脑的焦虑状态就会一直持续,直到活动完全结束后才会消失。正是大脑的焦虑状态,帮助人们牢牢地记住自己未完成的任务或使命。

这一现象,就被称为“蔡冈尼克效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