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错觉是能杀人的(3)

吞吴——心理吴越三部曲之三 作者:陈禹安


同样,伍子胥所做的“托子与齐”和所说的“与王永辞”其实和背叛吴国并没有因果关系。事实上,伍子胥最后的话语中,毫无愧色地将自己比拟成“龙逢”和“比干”,只要稍微动一下脑子,就可以知道,一个以“龙逢”和“比干”自居的人,怎么可能走上背国叛君的道路呢?

但是,当初伍子胥出使齐国是去下战书的,齐吴两国之间处于敌对状态。伍子胥既劝谏夫差不要伐齐,又把儿子寄托到齐国,显而易见对齐国是别有青睐的。任何一个国君,都不可能容忍自己的第一重臣,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敌国。当伯嚭将这几件事联系在一起后,包括夫差在内的多数人,都会觉得伍子胥早有预谋,在安排好了儿子后,是要一走了之,背叛吴国,远赴齐国了。

在伯嚭“成功”地将伍子胥打造成“叛徒”的形象后,一向心慈手软的夫差再也不愿意忍耐了。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人不痛恨叛徒。在任何一种文化中,叛徒总是会遭受最彻底的唾弃。背叛是对既往情感的一种颠覆性改变,从而,背叛会带来最大效力的得失效应。

夫差沉默了片刻,终于硬起心肠,动了杀机。他可以容忍伍子胥和他关系破裂,却绝不能容忍伍子胥对他的背叛!夫差冷冷地吩咐侍者取来“属镂”宝剑,作为“礼物”,送到伍子胥府上。这个“礼物”的用意很明显,就是“赐死”!

伯嚭的奸刻心机以及对人性弱点的洞察,简直让人不寒而栗!别说是伍子胥这样直来直往的人,即便是再灵机善变的人,遇到了伯嚭,都得甘拜下风。

伯嚭堪称是伍子胥这一生中最大的苦主。遇到了伯嚭,真是伍子胥最大的不幸。伍子胥当初曾经有过多次机会可以将伯嚭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果他听进了相术大师被离的话,他完全可以不接纳伯嚭,更不会在阖闾面前力荐伯嚭。如果他听进了军事天才孙武的话,他完全可以借伯嚭兵败之际将其斩首,但他竟然在阖闾面前为伯嚭求情。伯嚭之所以能够有今天,最大的恩主就是伍子胥。可以说,伯嚭就是伍子胥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掘墓人。

伍子胥这一生,犯过许多个错误,但最大、最致命的错误就是厚待伯嚭。他先是盲目信任伯嚭,后来又过度自信,以为伯嚭难奈己何。但最终,伯嚭一步一步给伍子胥挖好了陷阱。

既是局外人更是局内人的勾践绝没有想到,自己这一次亲身入吴,竟然会在吴国的朝堂上看到这一幕君臣互相攻讦、臣臣相互拆台的闹剧。但这一场闹剧,却帮助勾践轻松地作出了那个他本来以为最艰难的决定。

心理感悟:背叛是唯一不能饶恕的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