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是兄弟,肝好才能五脏安

养肝就是养命 作者:李卉 王伟岸


延年益寿,几乎每个人都有这个想法。当今社会,人们在面临强大的生活、工作压力的同时,也十分注重保养自己的身体。一些人把注意力放在补肾上,如果真是这样,就应了一句俗语:“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当然,“肾虚”或许是普遍病症,但盲目滥补,却会损害身体健康。因为不管食疗还是药疗首先都会伤害肝脏。补肾食材往往是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而当这些食物进入人体后,首先要经过肝脏的分解,才能被人体所吸收。补得越猛,肝脏的负荷就越重。有人想借助药物达到强肾壮阳的目的,但“是药三分毒”——就是说,药都有一定的毒性。而肝脏是人体的排毒“工厂”,这些毒素也会进入肝脏。因此,肝脏功能正常,补肾才有效。

肝与心:心主血、肝藏血,肝血充足才能心安

心为五脏之首,《黄帝内经》中称为“君之主官”。心肝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依存。

心主血脉,肝藏血。肝脏所藏的血液,经由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维持五脏的正常活动。心脏行血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血流顺畅,肝脏才有所藏。肝脏藏血充盈,能够自如地调节血量,心脏才有所主。若肝血不足,则心失所养,导致心血虚;若心血不足,则肝无所藏,造成肝血虚。心血虚与肝血虚通常同时出现,表现为失眠多梦、头晕目眩等。

心藏神,统管精神、思维活动。肝主疏泄,调节情志、心理活动。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维持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如果心肝功能失调,情志就会出现异常,心悸、失眠、心烦、易怒等是常见症状。

肝与脾:肝脾相连,肝脾失和精神差

脾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黄帝内经》称为“仓廪之官”,负责补充身体能量,与肝相互为用。肝脾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疏泄与运化,统血与藏血。脾的运化离不开肝的疏泄,肝的藏血又需脾化生的气血来供养。只有脾气健旺,生血有源,肝才有所藏,肝血才会充足。肝血充足便能正常疏泄,促进脾气运化,发挥脾统血的作用。

肝与脾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统藏。如果肝脾失和,则气血流通不畅,出现瘀血、呕血、鼻衄等症状。

肝与肺:肝藏血、肺藏气,肝肺协调才能气血旺

肺主肃降,《黄帝内经》中称为“相傅之官”,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血的升降运行方面。

肝居膈下,肺处膈上。肝的经脉由下而上,贯膈入肺。肺在五脏中位置最高,其气以下行清肃为顺。肝气主升发,肺气主肃降。肝升肺才能降,肺降肝才能升,肝肺安和,升降得宜,人体气机的正常运动才能得到保证。肝藏血,调节人体血量;肺主气,掌管一身之气。肺主气功能的正常发挥需要血的滋养,肝向全身各处输送血液需要气的推动。因此,肺与肝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气血的正常运行。

如果肝肺功能失调,就会使人体气血运行不畅,表现为:咳血、咳嗽时胸胁隐痛等。

肝与肾:肝肾同源,养肝即养肾

肝肾之间关系极为密切。肝藏血,肾藏精,肝肾之间血精互生互化。肝血的生成,有赖肾精的资助;肾精的充盈,仰仗肝血的滋养。因此,中医有“肝肾同源”、“精血同源”的说法。

肾精足则肝血旺,肝血旺则肾精充。换言之,如果肾精亏虚可能导致肝血不足,表现为眩晕耳鸣、两眼干涩、四肢麻木等。如果肝血不足也可能造成肾精亏虚,表现为骨质疏松、健忘、耳聋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