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精诚团结——曾国藩的官场游刃法 (2)

历代名臣升迁路 作者:刘盼盼


在他的领导下,全军上下同心协力,从来没有退缩半步。精诚团结的精神让他的部将对其忠心耿耿、宁死不弃。在与太平天国交战期间,曾国藩的部队团结一心、共御敌军;而敌军却因为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和纷争,导致他们自相残杀、军心涣散,最终不是投敌叛变,就是弃城而逃,做出了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我们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曾国藩深深地懂得这个道理,他的成功就在于不拘一格用人才。他说:“凡有一技之长者,断不可轻视。“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竭尽全力去寻访和招揽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在他的手下,有些人是他从社会底层挖掘出来的,有些人是凭才能毛遂自荐的,还有些人是通过激烈的竞争荣升上去的……在曾国藩的人才后备库中,所有优秀的人才都是“英雄不问出处”的,只要是有真才实学的人,都能够被曾国藩所用。

曾国藩注重团结,并不是说他盲目拉拢身边的人,而是他能够做到人尽其才,知人善任。即使是被他一眼看中的人才,曾国藩也不会马上任用,而是仔细考量,发现此人的特长之后,才“多能用其所长”。例如,有胆气的人,曾国藩就命其领兵打仗;谨小慎微的人,曾国藩则命其筹办粮饷;才华横溢、思维缜密的人,曾国藩命其做文案;学富五车,富有文墨的人,曾国藩就令其校正书籍……如果仔细研究曾国藩麾下的人才,你会发现他独到的“量才器使”的眼光,其中有很多人都是因为某一方面的突出成就,成为当时非常显赫的人物。曾国藩正是团结了他们中的每一份看似微薄的力量,才成就了自己事业的高峰。

曾国藩对人才不仅能够量才而用,还会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对他们加以培养。更加高明的是,曾国藩能够用一种更加宽阔的眼界来对待人才,这一点是当时很多官员都难以做到的。鲍超原本只是一个流浪汉,而且性情十分鲁莽。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曾国藩发现他不仅有一身好武艺,而且擅长水性,于是就收留了这名无家可归的人,并让他在自己的湘军水师中担任营长一职。结果,鲍超率领的部队总是能够神出鬼没,屡建奇功,常常让敌军闻之则胆战心惊。

鲍超每打一次胜仗,曾国藩就会力荐他一次,于是,他很快就晋升为参将。后来,英法联军攻破北京,清政府无兵可调,指名要鲍超率军入京守卫京城。曾国藩因对鲍超重视之极,遂以战事吃紧为由拒绝。事后鲍超还抱怨曾国藩是在故意压制他,剥夺了他飞黄腾达的机会。殊不知,曾国藩对这位傲气凌人,难以驾驭的鲍超是忘其所短,用其所长,帮其所急。一次,鲍超在作战中被敌军围困,情急之下便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一个“鲍”字,然后用三个圆圈将其圈起来,命人突出重围送至曾国藩。当所有的人都不解鲍超此举为何意的时候,曾国藩只看一眼便领会到鲍超被包围了,于是,立即派兵增援,把鲍超救了出来,鲍超对曾国藩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曾国藩多次维护和保荐鲍超,终于在伊利之战爆发时,为鲍超争得了“奉诏赴京,保卫京师”的机会,让鲍超最终如愿以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