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德勤羞怒无比,严令士兵快将他拖走,直到听不见何的骂声,才恢复平静,但语气仍十分严厉:“下次作战诸位谁不认真指挥,不身先士卒,打了败仗,这就是下场!”
看着听讲的人对此有些反感,韩德勤换了种口气,安抚道:“你们都是跟随我多年的爱将,我韩德勤不会滥杀无辜,只是提醒你们注意。”
他指着墙上的地图说:“诸位,对苏北形势不可过于乐观,但也不必过于悲观。北面八路军黄克诚部南下速度很快,虽有王光夏抵挡,但黄克诚兵力强大难于抵挡;西面罗炳辉的五支队,兵力也很雄厚;南面的黄桥新四军比较单薄,在苏南时只有3000人,过江后与管文蔚合并,充其量也不过5000人。根据三战区顾长官批准的作战计划,我们拟采取先南后北的方针,先集中主力吃掉南面黄桥的新四军,然后挥师北上,再歼黄克诚。现在我宣布作战命令:以李明扬、李长江和陈泰运的部队共13个团为右路军,从泰州、姜堰向黄桥进攻;以一一七师、独立六旅、保安旅共7个团为左路军,从海安、曲塘向黄桥进攻。”
同日夜,黄桥。
陈毅也在召开军事会议。根据东台地下党送到的情报,苏北指挥部正在研究保卫黄桥的作战计划。陶勇说:“韩德勤这次进攻的总兵力虽说有20个团,但这20个团要进行具体分析,本着‘联李孤韩’的老方针,对右路军只要做工作,他们按兵不动,就可以不管,左路军是我们的作战目标。但对这7个团是全歼还是歼一半,要讨论研究,如果过分暴露了我们的实力,让韩德勤缩回去了,不利于迅速解决苏北问题。”
粟裕很同意陶勇的分析,说:“歼灭它一半,多一点吧,消灭保安部队2个团,一一七师2个团,给韩德勤留点回味。”
大家都同意这个打法。陈毅说:“大家的意见对头。”
9月3日,韩德勤兵分两路进攻黄桥。第三纵队以七团在黄桥担任守备,第三、第八团进至营溪以南与一、二纵队向顽军发起反击。激战三日,一举歼灭保安一旅2个团,余部回窜到姜堰、海安一带。战后,为扩大新四军影响,动摇瓦解敌军,遂将战俘1500余人经教育后全部释放。此举使该旅旅长薛承宗大为震动,争取了该旅在此后的黄桥决战中保持中立。
营溪之战不过是韩德勤的一次试探,受挫后他马上改用当年“围剿”红军的“堡垒推进”办法,指令在姜堰的张少华保安九旅构筑了大小36个碉堡;这些碉堡有三四层楼高,碉堡之间构筑了大量的工事和暗堡,以此组成交叉火力网;四面还拉起电网,网上挂了许多铃铛,并随时可通上高压电流; 电网后面又拉起了纵横交错的堑壕,加之南面原有的运盐河,堪称“固若金汤”。继而隔断水陆交通,禁止粮食、食盐等运进黄桥。
陈粟决定以二、三纵攻取姜堰,一纵打援。三纵又以三团主攻,八团助攻,七团为预备队。
9月13日,陶勇来到七团,他准备挑选一个连悄悄钻到姜堰镇,从敌人的内部配合二、三纵队主力打开姜堰。这是一个大胆而又冒险的计划,七团推荐了六连。他动员说:“敌人吹嘘,他们的防御固若金汤。我们一定要打开乌龟壳,活捉张少华!”
陶勇问六连连长陈桂昌:“你有没有胆量?”
刚满20岁的陈桂昌胸脯一挺,说:“只要司令下命令,我什么都不怕!”
陶勇没说话,算是下了命令。于是六连70余人,个个武装起来,扛着6挺机枪,每人1把大刀、4颗手榴弹。“4颗手榴弹不够!”陶勇马上从其他单位调出一些,给六连战士每人配发12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