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钱说《三字经》8(2)

钱说《三字经》 作者:钱文忠主讲


我们现代的小学生刚开始上学的时候,有语文课,有数学课,要从拼音和加减法开始学起。那么古代的学生刚入学的时候,是从什么开始学起的呢?

《三字经》告诉我们:“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学习总归有一个开始的地方,小学读完了,才可以去读“四书”。其实古代的小学和今天的小学不是一回事。古代的贵族子弟八岁开始上学,这就叫上小学。先学基本生活规范,即:洒扫、应对、进退。这个很复杂,比如我们今天见到同辈亲属的孩子,很多称呼对方为“大侄子”,这在古代就很没礼貌,过去要叫“世兄”。先把自己降一辈,还要把对方再抬高一点点,叫“世兄”。如果称人家“大侄子”,人家马上觉得这个人一点儿教养都没有。比如称对方的女儿为“令爱”,或者“女公子”,没有说“你闺女”的,这都是大白话。称别人的父母是“令尊”、“令堂”,倘若要一起问,那就是“令尊可安?令堂好吗?”那就是问对方的父母大人好不好。称上一辈的女性就应说“老夫人”、“老太太”,过去,“老太太”是尊称,没有多少人有资格被称为“老太太”。称自己的父母是“家父”、“家母”。这都有一套规矩的,是中华民族很好的传统,不是繁文缛节,对一个人的教养是大有好处的。一般跟老人家说完话要站起来,走时应该先倒退着或者侧着身走。这就是古代小学先要学的规矩。这不仅是对生活技能和礼貌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人格的培养。

八岁,开始认字,开始学写字。写字容易吗?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写字啊?今天还有多少人这么讲究啊?我教书时经常碰到好多学生写错别字,缺一点,少一撇。现在的学生常用电脑,已经很少写字了,其实写字是有规矩可循的。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就是“四书”的编纂者,宋朝大儒朱熹的故事。

朱熹(公元1130年—公元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他的老父亲要求小朱熹抄写唐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朱熹那时候还小,当然也很调皮:“桃花正盛开,我还在写桃花,还不如出去看桃花呢。”一急,把这个“桃”写成了“挑”,就变成“挑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父亲回来,一检查,什么也没多说,只是很严肃地说了一句话。什么话?就是:“心正则字正,心不正则字不正。”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心端正了,那么他的字自然就正了;如果心不正,字就是歪的,或者就是错的。朱熹非常羞愧,赶紧把这个“桃”字抄了一千遍,交给父亲,请父亲原谅。这是非常有名的“朱熹写桃字”的故事。可见,古人对写字是多么的重视。古人强调,一个人的字写得如何,是和这个人的品德修养密切相关的。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因为有了文字,才开始了书面记载历史。所以,古人认为,汉字是神圣的。而写字不仅是为了认识字,更是一种对人的品格和性情的熏陶和磨炼。那么,古人在小学时期除了写字还要学习什么呢?

小学阶段,还要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要学习这六种技能。这六种技能,我们后来也不太讲究了。相反,在日本却延续了下来,只不过日本将它们转化为了八道:茶、艺、花、书、剑、歌、柔、香。日本的这几个道,一般认为是中国六艺的某种延续和改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