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钱说《三字经》8(4)

钱说《三字经》 作者:钱文忠主讲


孔子的弟子大概分为两批,并且在年龄上差距很大。那么,是哪些弟子汇集了孔子的言行并最终编订完成了《论语》这部书呢?

到底是哪个弟子,或者是哪一些弟子编订了《论语》,给我们这个民族留下了一份文化瑰宝?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是曾子和曾子的门徒,最后编订了《论语》。这个曾子,就是故事“曾子避席”中的那位曾子。但是,孔门的这位弟子流传下来的故事不仅仅是避席。当然,曾子避席,很雍容、很文雅。

另外一个关于曾子的故事,叫“曾子杀猪”。这是个什么故事呢?有一天,曾子的夫人要到集市上去买点儿东西。曾子的儿子,就吵着带他出去玩,缠着妈妈不让走,又哭又闹。曾子的夫人就告诉他:“你不要闹着跟妈妈去,妈妈回来给你杀猪,让你吃一顿好吃的。”我们知道在古代中国的农村,一年也吃不上几顿肉。孩子当然很高兴,就没有随曾子的夫人一起去。等曾子的夫人回到家里的时候大概已经是傍晚了,看见丈夫在那儿磨刀,这一下子把曾子的夫人惊到了:“你这是干吗?”曾子说:“杀猪啊。”曾子的夫人说:“我这是随便哄孩子的话啊。”曾子讲:“不能这样教育孩子,因为孩子最早接触的是父母,如果父母言行不一,那就会影响孩子一辈子为人处世的方式。”曾子的夫人当然是很明事理的,就和曾子一起把猪杀了,给儿子做了一顿肉吃。这就是“曾子杀猪”的故事,这个故事过去在民间流传更广。由此可见,曾子确实是一个“言必信,行必果”的方正君子。《论语》就是在曾子及其门徒手上最后编纂定稿的。

《三字经》用短短十二个字概括了《论语》,让大家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也为大家进一步学习《论语》打下了基础。

在今天看来,《论语》教给我们的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一种人生的智慧,一种人生的态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论语》有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但是《论语》也不是一部万宝全书,只要读了《论语》就可以解决我们面临的一切问题。从来都没有这个说法,古人也没有留给我们这样的经验。

《论语》是“四书”中的第一部,这里我们用较大篇幅来讲述《论语》这一部书,是和《论语》在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是完全相称的。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那么,孟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孟子》一共七篇。道德、仁义是《孟子》的核心词语,用今天比较流行的话来讲,就是关键词。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战国时邹国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孟子像孔子一样,曾经想投身于政治活动,也曾周游列国,遍访国君。同时,也像孔子一样,他的学说不怎么能够满足当时国君的要求,因此不被重视。有一次,孟子的故国邹国和孔子的家乡鲁国之间发生了争执,两边打起来了。结果,邹国的官吏死了三十三个人,而邹国的老百姓却在旁边袖手旁观。邹国的国君指责老百姓:官吏死了那么多,怎么老百姓一个都没死?孟子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呢?孟子对邹穆公讲:“活该,谁叫您和您的臣子平时那么残忍地对待老百姓?你们的老百姓,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今天总算是找到报复你们的机会了。”这是孟子的看法。孟子甚至还主张,坏的君主、不仁义的君主,是可以废掉的,是可以被好的君主替代的。这些思想的光芒,穿越两千多年的时空,依然能够让我们激动。孟子有一句话,经常被我们引用:“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民是最宝贵的,社稷第二位,国君是最不重要的。大家看看,这是什么样的思想?这在先秦诸子里边真正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