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导读(2)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少 作者:斯蒂芬·平克


第三方面的趋势,平克称之为“人道主义革命”,主要涉及各种残暴酷刑,特别是法定的酷刑与死刑,都有显著的减少。人类殚精竭虑设计的各种刑求方法与刑具(书中有惊悚的附图)、各种以人献祭的习俗、猎杀女巫、残杀宗教异端、宗教战争等等,它们曾经盛行长达几个世纪,如今都已不复存在。此外,在早先,酷刑与死刑不仅频繁,而且往往公开举行,人们扶老携幼以看热闹的心情围观评论,并不以为不讳不忍。18世纪以后,这种情况大体上不再见到。

人道主义革命的主要动力,平克归功于印刷技术发达、书籍报刊的普及流通以及书报读者的大幅度增加。阅读帮助人们设想他人的经验与感受,也理解到“他者”不一定是邪恶的威胁,从而减少了残酷虐杀的意愿。

接下来,平克整理人类历史上战争、内战以及种族屠杀的演变。从他所举出的数字来看,一个大致稳定的趋势是:战争的数目在减少,战争直接、间接致死的人数相对于世界人口的比例在减少,种族屠杀的发生次数也急遽减少。平克认为,这些趋势的外因正是康德在《永久和平论》一文中所言及者:民主制度、贸易以及国际组织。

平克特别在意一般视20世纪为“历史上最黑暗的世纪”的成见。他强调,20世纪死于战火的绝对人数的确是历史上最高,可是考虑到世界人口的总数,它是最暴力血腥的世纪吗?19世纪初的拿破仑战争造成400万人死亡,中叶的太平天国运动造成2000万人死亡,稍后的美国内战造成65万人死亡,早先南非祖鲁王国的沙卡王之治造成200万人死亡,南美洲的三国联盟之战,消灭了巴拉圭六成以上的人口。在非洲猎捕奴隶并贩售到美洲的过程,所造成的死亡人数远远超过了纳粹大屠杀。至于帝国主义在世界各地发动的殖民战争就不用提了。平克无意美化20世纪,但是他强调,20世纪后半叶的长期和平,也是20世纪历史的一个部分,不应忽视。(平克没有忽视50、60年代的中国,60、70年代的中南半岛,但并没有讨论其含义。)

说到种族屠杀,20世纪的记录历历在目,包括晚近的波斯尼亚、卢旺达、达尔富尔。可是打开《圣经·旧约》,几乎每一页都在鼓吹或者记录某个种族的灭绝。雅典人消灭掉美洛斯,罗马人消灭迦太基,蒙古人西征,十字军东征,欧洲宗教战争,欧洲人在美洲、非洲与大洋洲都造成了大规模的种族灭绝。(平克也提到了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分割,以及60年代的印尼。)

最后,平克关注到“权利革命”的整个趋势。在这个范畴里,平克举出民权(少数种族权利)、女权、儿童权利、同性恋权利、动物权利等方面的重大改进。他用具体数字显示,各类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的法律与言行在20世纪大幅度改善;强暴、家庭暴力都显著减少;对儿童的体罚、虐待、校园的霸凌、打架逐渐遭禁止;同性恋获得除罪化,受到的敌视与攻击也大为减少;即使在动物保护这个领域,狩猎活动不再流行,素食人口快速增加,保护动物的立法也越来越普遍。今天的人,对这些领域格外关注,固然是因为这些议题特别切身,在生活中天天遇到;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战争、凶杀、各种集体迫害、酷刑等形式的暴力,已经不再是铺天盖地的眼前威胁,让人类稍有余裕去关注并非直接生死之事的权利议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