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青春是心灵的一种状态 (1)

缺失的哲学课 作者:胡卫红


怎样留住青春?

塞涅卡说: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态。

人们的一般观念中,总是将青春跟年轻联系在一起,青春即等于年轻,年轻即等于青春。明亮的眼睛,柔软的身躯,光洁的皮肤,富有光泽的头发,都是青春的象征,这确实跟年龄有关。但青春的最大标志是拥有激情与活力,这跟年龄没有必然关系。有的人人未老,心已老,精神涣散,情绪沮丧,过着暮气沉沉的日子,关注眼前的享受,对未来不抱希望;而有的人,“人老心不老”,每天以饱满的激情生活,活力无限。正如塞涅卡所说,青春不能用年龄作为标志,它反映的是“心灵的一种状态”,有的人即使活到老迈年高,却从不曾失去青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像火炬一样,散发出灼人的热力。

例如法国思想巨人伏尔泰,就是这样一个青春永驻的人。他终生都是一个思想战士,他信奉的教条是:“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剑至死都不能离手。”他为自己找了两个强大的对手,一个是腐朽的封建专制主义,一个是黑暗的宗教势力,从年轻时起,他便以笔作剑,向两大“公敌”发起了挑战。但他的敌人太强大了,他常常输得很惨——两度被投入巴士底狱,多次被逐出国门,著作被列为禁书。但他从来没有放下过他的“剑”。

伏尔泰70岁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定居于法国和瑞士边境的费尔奈庄园,但他丝毫没有安享晚年的念头,而是以更加饱满的激情从事创作活动,以更加旺盛的斗志反专制、反教会,除发表《查第格》、《天真汉》、《彼得大帝治下的俄罗斯史》、《论议会》等大量作品外,他还跟欧洲各国的各阶层人士保持频繁通信,据不完全统计,和他通信的有700人之多,保存下来的信件有10000多封,在这些信件中,他跟通信者讨论各种社会问题,孜孜不倦地宣传他反专制、反教会的启蒙思想。

84岁时,久负盛名的伏尔泰终于回到阔别多年的巴黎。不幸的是,刚到巴黎,他就因尿毒症发作,卧病在床。但他仍不肯安心休养,口述了一部五幕诗体悲剧《伊雷娜》,并拖着病体出席了首场演出。所有的观众,包括女王在内,都向这位不老的巨人表达了敬意。

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伏尔泰仍在战斗。以前他经常对天主教进行尖刻的抨击,把教皇形容为“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的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天主教徒们并不甘心,企图趁他年老体弱时折服他。一天,一位神甫来到他的病房,要求他做临终忏悔,他毫不客气地将神甫赶了出去。

过了几天,莫雷院长亲自来为伏尔泰做临终弥撒,伏尔泰一见他进来,便问:“神甫,您从何处来?”

“啊,先生,我从上帝那里来!”莫雷院长说。

“真的?”伏尔泰面带微笑说,“您能给我出示上帝的诏书吗?”

莫雷院长无言以对,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伏尔泰弥留之际,体温急剧上升,头脑昏昏沉沉,三个神甫趁此机会,走进他的卧室,问他:“您是否承认基督的神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