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 “挤垮”(1)

马克思的事业 作者:韩毓海


工人阶级不是要实现什么理想,而只是要解放那些由旧的正在崩溃的资产阶级社会本身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

——马克思

马克思的思想风格,与他是犹太人有很大的关系。在马克思那个时代,犹太人是被排除在欧洲政治领域之外的,是被整个主流社会所排斥和反对的,同时,马克思又出身于世代犹太拉比的家庭,出身于犹太“先知”世家的卡尔·马克思承袭了犹太拉比的智慧,即自信自己在思想和智慧方面有着欧洲布尔乔亚社会中人所不及的能力。

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竟然出身于一个安逸的资产阶级家庭,这只是历史戏剧性的一面,更为奇妙的却是马克思家族堪称辉煌的宗教背景:马克思的爷爷迈尔·列维·马克思和伯父萨缪尔·马克思都是犹太拉比,马克思的奶奶叶娃的父亲则是欧洲最著名的犹太拉比莫斯泽·里沃夫;马克思奶奶的家族做拉比的历史可以上溯100年,这也就是说,从卡尔·马克思诞生以前上溯八代,马克思家族世世代代都是拉比,直到卡尔·马克思为止。

“事实上,16世纪以来的几乎所有的特利尔拉比都是马克思的先辈”——马克思本人究竟是不是个“先知”可以讨论,但是,他出身于一个犹太“先知”世家这件事,却是完全毋庸置疑的。

我们还知道:在康德进入哥尼斯堡大学学习的时候,即18世纪中期的普鲁士,犹太人还是不能进入大学深造的,当时只有效忠国家的纯正基督教徒才能够进入大学深造,因此,只要后退几十年,马克思一定会被这种严格的“政审”挡在大学校门之外。

1835年,马克思上了波恩大学,随后,他以《伊壁鸠鲁和德谟克利特自然哲学之差异》为题写了极具创造性的博士论文,并在耶拿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我们注意到,马克思的博士论文研究的就是“差异”和剩余问题,这决定了马克思后来思考剩余价值问题那种独特方式。马克思获得博士学位时只有22岁,实际上,卡尔·马克思这个名字首先是作为“普鲁士历史上最年轻的博士学位获得者”而载入了官方档案的。

马克思积极申请博士学位,自然是为了遵循父命,即希望能够在大学谋得一份教职,但是,这个愿望最终还是落空了,人们往往将此归因为:当时的马克思积极参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博士俱乐部活动,特别是受到了布鲁诺·鲍威尔那个反宗教的激进小团体的牵连所致。而实际情况则要远为复杂。由于不能成为大学教师、知识分子,马克思才不得不去办报纸谋生,从此他成了“知识民工”、学者中的无产阶级,一生颠沛流离。

马克思在写作博士论文过程中,深刻地研究了欧洲史,特别是犹太人的历史命运。由于犹太人一直受到现实政治的压迫,于是他们只能退回到观念的世界,犹太人最擅长的那些抽象的工作,就包括数学、语言学和逻辑学,犹太人是“天生的形而上学者”,这并不是偶然的。同样地,那些指斥犹太人是无耻的放债者、是道德堕落的高利贷者的人似乎忘记了:资产阶级道德的实质,恰恰就体现为犹太人的道德。马克思这样指出:宗教的美德是“虔信”,而资产阶级道德的基础则是“信用”,资本主义经济的心脏就是“信贷”,“国民经济学”之所以是一种道德学说,斯密《国富论》的基础之所以是《道德情操论》,就是因为资产阶级经济学把康德“内心的道德法则”改造成为“信用的法则”,并落实为金融信贷机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