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另一种大国崛起的姿态(1)

阅读的逻辑 作者:庞溟


后殖民主义理论之父爱德华·萨义德在其代表作《东方学》中以一种无可置疑的语气说道:“我们只要考虑东方,就无法回避印度。”吊诡的是,在西方对南亚大陆这个幽暗国度仅仅保持着源于猎奇心理的旁观姿态时,印度却也没有反过来向外部世界投射出关注的目光,正如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主席苏布拉马尼亚姆所言,其“政治体系完全专注于国内政治”,“缺乏制度化的长期战略评估”。于是在这样的双重回避中,有着伟大历史的文明古国给我们留下的往往只是争流百舸里并不奋楫为先的一个影影绰绰的模糊印象。

幸运的是,我们如今可以透过《印度崛起的战略影响》一书,略略窥得身边这个邻居的头脑与内心。该书收录了桑贾亚·巴鲁在1996年至2004年间为《印度时报》《金融快报》《经济政治周刊》《世界事务》等报刊所撰写的文章以及部分研讨会发言。如果注意到巴鲁先生曾先后拥有的经济学家、新闻工作者、外交和战略政策研究员、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新闻发言人等多种职业身份,这本著作无疑将使我们用更为多元而精准的视角去观察和了解印度国内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的关于印度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国际安全战略向何处去的大讨论。诚如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中所提醒我们注意的,“印度正处在把自己确立为一个大国的过程之中,并把自己视为一个潜在的重要全球性角色”,我们是时候去关注另一种大国崛起的姿态了。

亨利·基辛格博士在其1994年出版的《大外交》一书的序言中,对“世界新秩序”进行了构想,提出新的体系至少包括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罗斯以及“或许还有印度”这六大国际主要力量,而且他一直不断强调印度在取得如1992年至1998年间的经济高增长、进入世界核武器俱乐部等成就时有可能成为一个强国的“潜力”。巴鲁以此在文集首篇《印度经济崛起的战略影响》中提出自己以及更多印度民众的疑问和焦虑:印度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将潜在力量转变为现实力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