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夜渡虎豹口(3)

西路军 作者:冯亚光


一行大雁“嘎咕、嘎咕”地叫着,从对面群山轮廓线后飞出来,掠过灰白色的淡云,慢慢地隐入了天边的一团黑暗之中。那高扬的颤抖的声音在阒寂空旷的山野里回响着,经久不息。

黄昏。西方的天边,紫红色的夕阳在静静地燃烧。长空中大雁列阵南迁,不时传来孤鸿哀鸣。

白杨树下,西向立着一位身材魁伟的军人。他正当壮年,浓眉朗目,短发墨黑,国字脸上透出勃勃英气。他神色冷峻,双目凝视着远方,眼角细密的鱼尾纹在轻轻颤动,深灰色的眼睛深处,也有血红的落日在燃烧。他就是红五军军长董振堂。

董振堂走过的道路,布满荆棘和鲜血。董振堂祖籍河北新河,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在冯玉祥的西北军由见习官升到十三师师长。他当师长后,月薪200大洋,仍不嗜烟酒,唯好读书。蒋、冯、阎中原大战,冯、阎失败,冯玉祥被迫远走。蒋介石乘机将冯玉祥残部改编为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董振堂的十三师被缩编为二十五师七十三旅。1931年春,二十六路军被蒋介石调到江西参加对红军的第二次“围剿”,一交火,丢盔卸甲,损兵折将。董振堂看出蒋介石用“杂牌军”拼红军的司马昭之心。同年夏,蒋又纠集第三次“围剿”,董振堂托病辞职,未获批准,再觅遁词,又被训斥。九一八事变举国震惊,他想到平生夙愿,不由慨然长叹:谁能救中国?正当他苦恼时,二十六路军中的共产党员赵博生等,和他畅谈起义参加工农红军的事。宁都兵暴成功,蒋介石破口大骂,口吐鲜血。

董振堂被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劳苦大众的翻身而英勇奋斗的精神所激动,决心为红军的事业而献身。1932年2月,他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那天,他如孩童过年,喜上眉梢,抓住军政委何长工的胳膊,非要把在旧军队积蓄的1500枚大洋全数交了党费才行。

这当儿,红五军政治部主任杨克明从村中走出,匆匆来到董振堂跟前。他看见董振堂满腹心事的样子,也不做声,两人默默地望着天边落日。杨克明31岁,曾是土地革命时期川东农民运动的著名领导人。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四方面军三十三军,杨克明任军政治委员。因反对张国焘肃反扩大化,被撤销了军政委职务,但他一如既往,兢兢业业,不久,任补充师政委、独立师师长等职。

杨克明像杨克明终于启口说:“军长,南线敌人向靖远突进,我军看守的船只顺流放至三角城渡口,以保证船只安全。”五军担任看守船只及监视渡口两岸敌人的任务。船只是宁夏战役开展的关键,是命根子,放弃船只将影响宁夏战役计划。

敌已逼近靖远,红五军遂奉朱、张两总的命令,撤至靖远黄河下游西岸三角城。

夜。峭棱棱的河岸。孤独的月光,跌落在冷冰冰的河心,跟河水凝固在一起,无可奈何地仰起一张苍白的脸。十数艘木船,急速地顺流而下,在河面拽出十数根长长的飘带,泛起一片黯淡的磷光。

突然,有放船的战士,满怀豪情,高声地唱起了红五军团过金沙江时唱过的歌:

金沙江流水响叮当,

常胜的红军来渡江,

不怕水深河流急,

不怕山高路又长……

红五军大部随船过河。为完成警戒靖远东北方向之国民党军,掩护打拉池翼侧的任务,留两个营在河东。次日,国民党军推进至郭城驿、大芦子地区,并进而控制靖远附近的河岸,这两个营即撤离归建。徐、陈将五军布置于三角城地带,仍担任守船及控制渡口的任务。10月30日下午4时,国民党军关麟征第二十五师占领虎豹口渡口,并进而沿靖远向打拉池推进,我河东河西部队即被切断。

当雄鸡高唱时,五军抵达三角城。太阳就要升起,满天彩霞。据说彩霞给人以希冀,启示人们将有一个石破天惊的奇迹出现。董振堂站在霞光中,似乎听到了自己血管中那流动的血液的汩汩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