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们搞改革,任何时候都要讲两个理(2)

看法与说法 作者:李瑞环


物价问题实质上是个政治问题,说是政治问题,首先是个群众问题。现在物价成了人们最关注的问题,说“举国上下都谈物价”可能有些夸大,但群众的意见的确是很多,现在人们把所有不满的事、不好的事都和物价连在一起,天津流传的“火车亲嘴儿,飞机打滚儿,轮船沉底儿,物价没准儿”就是一例。就目前来讲,物价问题已不简单是价格的涨落、调哪种物价的问题,它涉及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和群众的利益问题。在我们这样的国家里,群众问题、社会问题,就是政治问题。这次物价调整关系着党与群众的关系,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关系着群众情绪顺不顺,积极性高不高;关系着群众对改革的信心和支持;关系着改革前途、四化大业。因此,我们必须把价格、工资问题放到全局的位置上,从政治的角度上进行研究。就物价论物价是看不清、说不清、处理不好的。

《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会议上的发言提纲》(1988年8月17日)

城乡改革涉及一系列政策问题,核心是价格问题。

城乡改革涉及一系列政策问题,核心是价格问题,因为它关系着如何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和城乡之间的利益,在研究价格问题时,要力争做到:

一要保护生产者利益。城市改革要保持物价的稳定,但也要防止把农副产品价格统得过死,压得过低。否则,就会使农民感到无利可图,无钱可赚,影响生产者的积极性,妨碍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到头来会给城市供应带来困难。

二要保护消费者利益。农村改革要放开搞活,但农副产品价格也不能毫无节制,提得过高。否则,就会超过城镇人民的承受能力,造成市场萎缩,到头来会影响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三要考虑财政的承受能力。要通过正确的方法,使生产者不少得,消费者不多花,使市场稳定、丰富,而不能只靠财政补贴。在物价改革出台以来,我市城市居民每人每月补贴七元五角,每年达两亿多元,原来对农村和商业的补贴也基本没减,国家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如再增加过多的补贴,国家财力就负担不起。尤其是我市实行财政包干以后,地方没有这么大的财力。同时,物价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把财政的暗补改为明补,如果增加了明补,又不减少暗补,这就走了回头路,失去了改革的意义。

《在天津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86年2月1日)

大多数群众有抵触情绪的事情,不论多少条道理也决不能办,勉强去办也办不好。

当前,群众最关心的是物价问题,这个问题事关经济、事关政治、事关大局,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天津的物价,总的讲是平稳的,相对讲也是低的,这是天津的社会局面所以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现在对这个问题,我们一些同志认识上还不够深刻,往往从具体经济问题上考虑得多,从整体经济利益上考虑得少,特别是从政治上考虑得少。我承认,就发展商品经济的意义上讲,只讲稳定物价是不科学的,如果不把物价搞顺,其他许多方面的改革也是难以搞顺的。但要把物价搞顺,必须和工资、和群众的收入相联系。也就是说,必须找出这样一条路子,不因为物价的上涨而降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起码是使更多的群众从算账到实际都不吃亏。否则,群众就一定会有抵触情绪。而大多数群众有抵触情绪的事情,不论多少条道理也决不能办,勉强去办也办不好。

《在中共天津市委四届六次全委会议结束时的讲话》(1987年1月7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