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翰林总理梁士诒 1

百年滄桑話翰林 作者:邸永君


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曾活跃着一位广东籍翰林,名梁士诒。他科举起家,书生从政,无书不观,热心兵事,娴于经济,几落几起,官至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当时政坛主要人物袁世凯、孙中山、徐世昌、张作霖、段祺瑞、乃至蒋介石,均曾对其刮目相看,值得一书。

1.科举入仕 实业股肱 

梁士诒(1869—1933年)祖籍广东三水,早年与其父梁知鉴(后考中举人)同在本乡、广州、香港读书,后又曾与梁启超同于佛山书院游学。光绪十五年(1889年),两人结伴参加乡试,同时中举。翌年,赴京会试,落第而归;两年后再应会试,仍不第。南归途中,逗留上海,开始倾力搜罗新书和译本,究治财政、河渠、农业等实学。光绪二十年(1894年),第三次公车赴京,终得金榜题名。据朱保炯等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卷下,士诒获甲午科二甲第十五名进士;另据朱汝珍编《词林辑略》卷九,梁士诒,字翼夫,号燕孙,广东三水人。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邮传副大臣,署理邮传大臣,当然这是指其在清亡前的官职。

士诒热心国事,敢作敢为。考中进士后不久,甲午战争爆发,清廷惨败,朝野忿忿。他与30余人联名上书,请究李鸿章不备而战之责。翌年,士诒任编修,时清廷鼓励翰林回乡振兴教育,数年后可按业绩授职。士诒告假返乡,受聘为凤冈书院主讲。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回京,先后入武英殿、国史馆、编书处任协修。庚子之乱起,义和团与八国联军先后入京,士诒离京避乱回粤,仍入凤冈书院主讲,后改书院为学校,成为三水县创立新式学校之第一人。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6月,为网罗登进新型人才,清廷仿康熙、乾隆时故事,诏开经济特科。士诒在京应试,首场点为一等第一,朝野有“特元”之誉。而慈禧太后自打压戊戌变法后,最恨康梁,对粤籍士人亦深怀偏见。她听信流言,误以其为梁启超之弟,康有为又名祖诒,即所谓“梁头康尾”,一怒之下,推倒重来,士诒落第。然此变故反而使士诒在京师士林中声名大噪。当时,直隶总督袁世凯热衷新政,其志不小,闻士诒精通“时务”,年富力强,即通过天津海关道唐绍仪介绍,礼聘其至天津,任北洋总书局总办,《袁世凯兵书》多出其手。翌年秋,清廷委唐绍仪为议藏约全权大臣,绍仪奏调士诒出任参赞协助。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初,二人联袂出使印度,经数月努力,与英国签订《续订藏议条约》,确认中国对西藏拥有领土主权。其间,士诒派人调查印度鸦片的种植、制炼、税收等情况,撰写详细报告,并拟出各种禁烟方案,为促成清廷1906年9月颁布《禁烟谕令》,以及同年11月拟定《禁烟章程》十条,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久,士诒受任铁路总文案,参与缔结《中日东三省条约》,以后又设置督办五路总公所。自此,开始涉足交通领域,在他经营下,强大有力的交通系官员集团逐渐形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