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俞平伯先生的家学渊源 1

百年滄桑話翰林 作者:邸永君


众所周知,俞平伯先生(1900─1990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师级学者,当代著名古典文学研究家,红学家,诗人,作家。就对学者的塑造而言,会受天资、家庭、社会环境和时代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就平伯先生的成就而论,在上述各种因素中,家学渊源应是最值得关注的因素之一。

先生原名俞铭衡,字平伯,以字行。浙江德清人,生于苏州。出身于一个“祖孙翰林”的文化世家,曾祖父俞樾(号曲园,世人多称之为俞曲园)乃清末著名学术大家,尤于经学和文字学方面造诣精深。其才思绝伦,早年中进士,入翰林。后因仕途不畅,转而专致学术,沉潜经籍,成就卓著;执教授徒,桃李满园,成为清代朴学发展史后期的重要代表人物。

据朱保炯等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卷下,俞樾考中三十年(1850年)庚戌科二甲第十九名进士;据朱汝珍《词林辑略》卷六,俞樾字荫甫,一字中山;号绚岩,一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著有《春在堂全集》;另据《清史稿·文苑传》,俞樾于咸丰二年,散馆授编修。五年,简放河南学政,奏请以郑公孙侨从祀文庙,圣兄孟皮配享崇德祠,并邀俞允。七年,以御史曹登庸劾试题割裂罢职。樾归后,侨居苏州,主讲苏州紫阳、上海求志各书院,而主杭州诂经精舍三十余年,最久。课士一依阮元成法,游其门者,若戴望、黄以周、朱一新、施补华、王诒寿、冯一梅、吴庆坻、吴承志、袁昶等,咸有声于时。东南遭赭寇(即太平军,笔者注)之乱,典籍荡然,樾总办浙江书局,建议江、浙、扬、鄂四书局分刻二十四史,又于浙局精刻子书二十二种,海内称为善本。

生平专意著述,先后著书,卷帙繁富,而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三书,尤能确守家法,有功经籍。其治经以高邮王念孙、引之父子为宗。谓治经之道,大要在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三者之中,通假借为尤要。王氏父子所著经义述闻,用汉儒“读为”、“读曰”之例者居半,发明故训,是正文字,至为精审。因著群经平议,以附述闻之后。其诸子平议,则仿王氏读书杂志而作,校误文,明古义,所得视群经为多。又取九经、诸子举例八十有八,每一条各举数事以见例,使读者习知其例,有所据依,为读古书之一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