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3)

权力的悖论 作者:达契尔·克特纳


权力是他人赋予我们的

拥有权力便拥有了影响世界的能力,那么我们怎样获得权力呢?按照马基雅维利的权力观,权力需要主动攫取。很多夺权题材的小说都成为文学经典,例如《麦克白》、《恺撒大帝》、《教父》以及我们近期所熟知的《纸牌屋》等等。这些作品中呈现的那些工于心计的篡权手段,那些不分对手还是盟友一律赶尽杀绝的残忍情节,读来无不令人为之着迷。然而对今天的人们而言,这些不过是虚构作品,对21世纪如何行使权力的借鉴意义不大。事实上,人们对于权力进行了新一轮思考:权力不是攫取而来的,而是他人赋予我们的。我们通过改善社会网络中其他人的生活而获得权力。无论在工作中、各类社会组织中,还是在朋友关系、恋人关系和家庭关系中,权力都是他人赋予我们的。

原始人类进化过程中,关键的改变之一便是社会组织的结构变化,相对平等的水平格局取代了森严的垂直等级制度(直到今天,人类的近亲类人猿还在沿用这种等级制度)。今天的地球上仍有以采集和狩猎为生的人,他们以小群体聚居模式生活着,而这种模式正是人类进化的典型条件。凭借这些条件,人类进化为高度社会化的物种,我们养育需要呵护的后代、获取食物、搭建住所、集体行动、共同防御敌人。事实上,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等级制度一直存在,但是鉴于当前高度社会化的现状,个体可以采取结盟的方式联合起来。这样一来,如果有谁滥用权力,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对其加以约束。因而,每个群体都有能力将权力赋予那个真正为大家谋利益的人,而不会一味屈从于暴虐强权的攫权者们。

各个群体总会以社会行为模式为依据,将权力赋予个体,这些模式或是秘而不宣,或是劣迹斑斑。不管是否愿意,我们都得承认人类想出名都想疯了。不说别的,只要看看Facebook(脸谱网)用户数量的惊人增长,看看我们对简·奥斯汀小说中搬弄是非的人物一直热情不减,看看那些为人造势的产业总是层出不穷,你就知道人类有多想出名。追求好名声是社会生活的主要目标。我们可能会告诫年轻人:不要太过担心名声问题,最重要的是表达真实的自己,不被他人的想法左右。但是在群体中,大家还是会根据一个人的名声来判断他可以获得多大权力,也会据此估计他会不会滥用权力。名声有多好,权力就有多大。若群体内部存在多种沟通模式,一个人就很容易声名鹊起,其中闲聊模式尤为奏效。闲聊,既非漫无目的、毫无逻辑,亦非社交活动匮乏导致的行为,而是一种复杂的沟通方式。群体成员之间正是通过闲聊这一方式传播信息,又根据这些信息来判断人品。通过闲聊,大体可以了解到群体中每位成员可以为集体带来多大利益,由此决定每个人该得到多大权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