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玄奘法师传9

玄奘法师传 作者:慧立法师


这时,天已渐明,大家都有倦意,高昌王这才回宫就寝,只留下小黄门数名,侍候法师休息。第二天一早,法师尚未起身,高昌王却已率领王妃等人前来请安。奘师起身相见,高昌王说道:“弟子心里想着沙漠遥阻,碛路艰难,而法师单身匹马,竟能独来,真是奇迹!”说着,流泪称赞不已。一会儿供上斋来,请奘师早餐。斋罢,高昌王亲自起身带路,请奘师进入王宫边上一座道场,就在这里安置奘师,并派人服侍。高昌国有一位彖法师,曾留学长安,曾知法相,高昌王请他前来与奘师相见;又有一位国统王法师,年纪已在八十以上,也请来和奘师作陪,并叫他劝奘师就在此地住下,不必再往西天取经,奘师不许。

过了十几天,奘师便要辞行。高昌王道:“已叫国统师请问法师意见,不知意下如何?”奘师道:“蒙大王留住,实在十分感激;但与贫僧西来本意不合,所以不能遵命,还请原谅。”高昌王并不气馁,继续劝说:“弟子曾与先王同游贵国,从隋帝经历东西两京(东京即洛阳,西京即长安),见过多少高僧,心未欣慕;但一闻法师之名,即身心欢喜,乃至手舞足蹈,故留法师止于此,盼能受弟子供养终身,令全国百姓皆皈依法师,并望师在此讲授。僧徒虽少,也有数千,都使他们能够作为法师的听众。还请法师察纳微意,勿再以西游为念。”

奘师听完谢道:“大王的盛情厚意,贫僧愧不敢当。只是这次西行并不是为了供养,乃是因为我国经教缺乏,教义不详,疑惑争议很多,所以才有西行求经之举,就如同善财童子为求真理,四处参访一般,理应日日坚强才对,又怎能半途而废?还愿大王察纳我的心志,收回王命。”

可是高昌王仍不死心,说道:“弟子仰慕法师,无论如何一定要留法师供养,葱山可转,此志难移,请相信弟子是一番愚诚,不要疑我不实。”奘师道:“大王一番深心厚意,贫僧早已知道。但是玄奘西来,目的在于求法;现在法还未得,岂可中途而废?希望大王原谅。况且大王积德修福,位为人主,不但苍生仰恃,而且佛教依凭,理当助扬善举,岂宜加以阻碍?”

高昌王道:“并不是弟子敢阻碍法师,只因为敝国没有导师,所以要屈留法师,以引导众生。”高昌王再三苦留,奘师只是不肯。高昌王最后作色大声说道:“弟子一切已经安排好,法师岂有说去就去?我一定要相留,不然就送法师回国,请法师自己再好好考虑一下,还是相顺为妙。”奘师回道:“玄奘西来,只为求法;如果在贵国受到阻碍,也只能留下我的尸骨,我的神识仍是留不住的。”说到这里,声音颤动起来,表现的意志十分坚决。

高昌王还是不听,令人更增加供养,每天进斋的时候,高昌王亲自捧盘,殷勤劝食。奘师因被阻留,决定宣誓绝食,以感动高昌王。于是他终日端坐,滴水不进,这样一连三天。到了第四天,高昌王见奘师气息渐微,生命垂危,心中深生愧惧,只好屈服,向奘师稽首谢罪道:“弟子愿意放法师西行,请早一点进斋。”奘师恐王有诈,要他指日为誓。高昌王说道:“如要宣誓,就请法师共至佛前,更进一步共结法缘如何?”奘师同意了,于是二人共入道场礼佛,并请出王母张太妃来作见证。在佛前,高昌王满心欢喜地立下誓言:一、愿与法师结为兄弟。二、将来法师取经回国的时候,须留在高昌三年,接受供养。如果将来成佛,愿自己能像波斯匿王及频婆娑罗王,作法师之檀越护法。三、请法师继续留在高昌一个月。这期间,一方面请为我们宣讲《仁王般若经》,同时也为法师准备路上用的行装。奘师一一答应后,方才进食。太妃也非常欢喜,发愿生生世世都要作为法师的眷属,跟随法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