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使用疑问句(2)

超级询问术 作者:【美】吉米·派欧 玛丽安·卡琳奇


然而,尽管华莱士的询问方式具有强烈的“观赏”色彩,但实际上,他的所有询问几乎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立场保持中立。他习惯于采用“质问”的方式,简洁有力,问题直指内核,毫不留情面,直到把被采访者逼到一个难以动弹的角落里,但在他犀利的各种问题中,却不见任何带有偏见的态度上的瑕疵。

而且,他往往都会设置出一些可以使被采访者感到愉悦的提问,就像下面这些提问:

对小说家艾茵·兰德(Ayn Rand)——“客观主义(Objectivism)的创建者”的提问:“什么是兰德主义(Randism)?”

对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的提问:“在您的竞选过程中,一共有多少黑人参与?”

对娱乐明星芭芭拉·史翠珊(Babara Streisand)的提问:“你为什么一直这么有魅力?”

相比较而言,华莱士的儿子克里斯·华莱士(Chris Wallace)——一位艾美奖(美国电视界的最高奖项,在美国,其地位类似奥斯卡奖于电影界、格莱美奖于音乐界)获得者——与他的父亲有所不同,他善于直接将问题聚焦于深入发掘和深度讨论上。

他的风格体现在自己在询问方面的有效性和独特性。他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成长,并且在“立场保持中立”这一点上比他的父亲往前迈出了更坚实的一步。

所以,关于询问,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无偏见的询问(Unbiased questions)。

在《大卫深夜秀》主持人大卫·莱特曼(David Letterman)的一系列访谈中,我注意到许多问题的设置都围绕着一个“关键词汇(Key words)”,然后一个问题接续另一个问题。这样,提问者可以使话题保持在这些“关键词汇”上,并且让观众的注意力放在关于这些“关键词汇”的戏谑、谈笑般的评论上。这是一种更为高明的技巧。比如莱特曼对萨莎·拜伦·科恩(Sacha Baron Cohen,演员、主持人,曾出演电影《波拉特(Borat)》)的采访。

2006年,科恩携电影《波拉特》做客《大卫深夜秀》。影片《波拉特》讲述的是一位哈萨克斯坦的节目主持人波拉特,为了考察西方国家的媒体发展水平,来到美国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当莱特曼将话题转到影片中波拉特采访国家元首(Head of State)的场景时,莱特曼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你希望我们知道你哪些事情?

关于哈萨克斯坦,你希望我们了解哪些事情?

当你在美行旅行时,你从这个国家学到了什么?

我们应该从电影片段中看到什么?(他在询问这个问题时,关于电影的部分片段被展示,那个片段讲述的是关于美国的驾校课程。)

当这些被拍成电影时,你正身处哪个国家?

莱特曼是个娱乐明星,而不是记者,但他在这场访谈中,扮演了一个专业记者的角色,他将自己很好地融入到了专注于提出优秀问题的记者的角色中。

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要考虑到我曾主张的另一个问题:无偏见的询问(Unbiased questions)。虽然,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在提问时难免会裹挟偏见,有时这种偏见可能会是提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请继续考虑如何像迈克·华莱士一样,把问题变成锋利的匕首——而不是一直徘徊于迟钝的边缘。

一定要思考如何直接地、无偏见地提出问题。请考虑并漫步于你的问题:“什么才是你最想引起被询问者关注并回答的,什么才是你真正想要获得的答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