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阳明家世(2)

知行合一:王阳明详传 作者:高濑武次郎


过了几年,御史郭纯将王纲横死之事上报朝廷。皇帝听后大为震惊,下诏在增城为王纲建造庙堂,以褒扬他的忠烈。

王纲是王阳明先生的五代祖先。本来王彦达凭借父亲的忠义之举,也可谋得一官半职,事实上,朝廷也有此意。但是自从目睹了父亲的惨死后,王彦达对做官之事再无兴趣。王彦达不应征召,一生粗衣恶食,归隐不仕,号称秘湖渔隐。

高洁超脱

王彦达膝下有一子,名叫王与准。王与准天资聪颖,对《礼》《易》二经的研究造诣很深,他曾著有《易微》,全篇洋洋数千言,为当时人所称道。永乐年间,朝廷下令遍访遗贤高士,打算启用王与准为官。王与准得知后立即逃入深山老林,坚决不肯踏上仕途一步,自号遁石翁,终老逍遥一生。

王阳明的曾祖父王世杰,此人也是无欲寡求,淡泊名利,自称槐里子。王世杰因通晓明经,任教于太学,一直到其去世。

王阳明的祖父王伦,字天叙,自号竹轩公。后人曾经为竹轩公王伦著书立传,将他与晋代的陶渊明、宋代的林和靖等有隐逸志向的文人雅士放在一起,褒誉其高洁的品格,称赞其“环堵萧然,雅歌豪吟,胸次洒落”,实在是不同凡响。

竹轩公王伦迄今留下的遗作有《竹轩稿》《江湖杂稿》等,为世人所爱读。竹轩公曾官拜翰林院修撰。因王阳明祖上的忠义事迹,后两代子孙皆被朝廷授任为嘉议大夫、礼部右侍郎等官职。

王阳明父亲王华(1446—1522),字德辉,号实庵,晚年号海日翁。因王华常年在家乡龙泉山的深幽之处读书自修,后世的研究者们尊称王华为龙山先生。

“欲借人间种”

龙泉山老家有一豪绅世族,听闻龙山公王华的鼎鼎大名,于是前往山里拜访他,并请其出山,在山外为龙山先生修建书馆,引为家府座上客。

有一天晚上,一个陌生的美丽女子来到龙山先生的书馆求见。女子对龙山先生说:“龙山先生万莫惊讶,我本是此家豪绅的小妾,主人多年膝下无子嗣,故而冒昧前来,打算借龙山先生雨露,以将香火发扬光大!”

龙山先生闻言大惊道:“承蒙你家主人厚意邀请,我才在此馆留祝如此不义之事,实难从命!”

此女从袖中取出一扇,说:“这是主人的命令,龙山先生只需看扇面的题字便知。”

龙山先生接过扇子一看,果然是这家主人的亲笔题字,上书:

欲借人间种。

看来面前此女的确奉命前来不假。龙山先生提起笔,在后面添上五个字:

恐惊天上神。

然后龙山先生措辞严厉,将其拒绝,女子无奈怏怏离去。此事无果而终,龙山先生的高洁美名于此可窥一斑。

成化十七年(1481),龙山先生考取进士,名列甲等第一名。官拜南京吏部尚书,后被封为新建伯。

龙山先生经常去山阴的风景名胜游览寻访,在先祖们居住过的地方凭吊追思。后来他从余姚迁至越城的光相坊,安居乐道,就如住在余姚一般惬意。

成化七年(1471)辛卯,龙山先生迎娶夫人郑氏。第二年王阳明出生。王阳明后来曾在四明山凿筑阳明洞,阳明洞距离越城东南只有二里多路。

正是在此处,王阳明终有所悟,号称阳明先生。

小结

王阳明先生祖辈的情形如何?从现存的资料来看,确实很难了解得比较详细。在王氏的先人中,贤明的远有王羲之,近有王纲、秘湖渔隐、遁石翁、槐里子、竹轩公、龙山公等,个个都不是等闲之辈。

从以上简略事迹可知,王阳明的祖辈们淡泊名利,动辄便会隐居山林壁洞;或者凭借其聪敏果断,洞察时事变迁;或者忠义当头,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得不令人心生敬佩,感叹不已!

毋庸置疑,王阳明一生的志趣选择都得益于这些先贤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他的祖母岑氏、父亲龙山先生的教导训诫,铸就了他一生的儒者品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