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志向动摇时代(2)

知行合一:王阳明详传 作者:高濑武次郎


王阳明性格豪迈跌宕前已所述,不受陈规旧制的钳制到如今丝毫没有改变。日本的尾崎愚明曾对人说起这个故事,原话大致如下:

王阳明先生17岁迎娶夫人诸氏,结婚洞房花烛夜却不在家。新婚燕尔花烛摇曳,但是婚礼却不能如期举行。诸养和公派人多方寻找,搜寻其踪迹,一直追查到深山之中,却发现他正和一老道相谈正酣。而王阳明却对此解释道:昨天晚上我正准备回家的时候,正好遇到了一位得道神僧。如此机缘巧合定是苍天注定,我们便聊人生,谈论人生最美好的佳境。我们将身外所有之事都抛至九霄云外了,专心致志地交流,故而忘却返回时间。每当我想起王阳明先生这个事情的时候,总会觉得无比地钦佩!

诚然如此,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做某一件事情,而能够超越尘俗的繁琐羁绊,是何等愉快的事情!普通人合卺大喜的晚上,绝大多数都纵情于风流快活,其他事情都能一概忽略对待。王阳明先生却居然忙里偷闲,丢下一切跑出家门,到道观里与道士论仙。

不拘礼法的束缚,是王阳明先生独特的品质。我也多次说起王阳明新婚夜访仙问道的故事,到了后来,自己结婚的时候,也打算在新婚之夜效仿王阳明先生,但还是在最后走回家门,自然就不能体味到王阳明先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那无上愉快的心境了。

如此看来,也只有王阳明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真是不走寻常路啊!

书法精进

诸养和的家里储存了很多纸张。王阳明在洪都的这段时间,一有空就取来纸笔练习书法。等他从这里返回余姚的时候,其家人才发现好几筐子的纸张都被王阳明使用一空。

王阳明的书法自然也是大有精进。后来王阳明对自己的弟子们说起自己练习书法时候的情形,他如是说道:“我开始练习书法的时候,是按照古人的书法临摹的。但是我并不止于观照着古人的字帖,单单从字形上追求形似。每次我下笔的时候,都要仔细琢磨,轻易不敢胡乱就落笔。凝神屏息,平静心情,在心里考虑这个字如何写最好。时间久了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原来王阳明在阅读程颐遗书的时候,读到“吾做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时,暗暗对这位前辈的话表示认同。他说:“从这些事情上我就顿悟到,古人随时随事都善于潜心去学习,只要他的心获得昭示,他写的字随之也有了精气神!”

听到此论者无不表示信服。后世的学者们在讲到学习方法的时候,经常会引用王阳明的这个故事。在日本,王阳明的字帖和书法广泛流传,他的字豪宕横逸,字如其人。

古人有云:“写字就是写心。”

对此,我非常赞同。

练习词章

第二年王阳明18岁,偕夫人归还余姚府,途中在抵达广信府下面的上饶县时,拜访了当时的儒学大家娄谅先生。

娄谅字一斋,生于1422年,卒于1491年,是明初理学家吴与弼先生的高徒,对朱子学和心学颇有领悟。这次两人间的结识是王阳明迈进儒学领域的标志性事件。两人在交谈中,娄谅向王阳明说及宋儒“格物致知”的精义,还告诉他“圣人必可学而至”的道理。

王阳明对此表示完全赞同。接下来他以此为契机,发愤图强,以成为圣贤为毕生的最高理想。

但是王阳明返回余姚后,很快又恢复了舞文弄墨的志趣,和周围的文人墨客迎来送往,以喝酒对诗为乐。从王阳明的传记来判断,这正是他“耽爱词章”的时期。

尽管如此,当时的记载是否可信至今仍存有疑处,但是王阳明纵横捭阖的诗文创作的豪情却是生动逼真至极。另外,他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式的诗文创作其实也是他发表一己之见的重要手段。此时他的文藻修炼水准也不是一般人可以超越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