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美丽中国梦,伟大复兴路(4)

复兴之路 作者:中央电视台《复兴之路》栏目组 人民出版社《复兴之路》编写组


最近频频见诸报端的“新四化”与周恩来和邓小平所提的“四化”内容有所不同。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四化同步”的新表述,无疑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对现阶段突出矛盾的一次求解。之所以如此表述,这还得从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结构中的问题说起。

现阶段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明显,收入分配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而且,城镇容纳的农村人口日益增加,大批的农民变成市民也对城市提出了更多的诉求;中国产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农业,农业产出必须从“强调数量、解决温饱”转向“强调质量、满足品味”,适应消费者从小康走向富裕的需要。除此之外,更引人注意的是信息化也增加到“新四化”的行列中,表明信息化的重要性已经完全被党中央认识到了,它已被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当前,信息化已经覆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正有力地推进其他“三化”。中国的传统工业和农业都要依靠信息化来提高效率,这样才能与国外的同行处于同样的竞争平台上。

实际上只有很好地实现“新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科学的发展,才能达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才能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李克强一再强调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之所以说是“新四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发展理念出现了新变化。比如对于将给中国经济未来提供巨大需求空间的城镇化,李克强在多次发言中都提出要从以前的以物为主走向以人为主的新阶段;比如更多地强调必须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以便给“四化”发展提供新的制度保证。

中国经济如果能够在未来5—10年里成功实现“新四化”,中国经济将保持持续增长,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将有显著提升。当然,要实现“新四化”并不容易,体制改革、增长方式转变必不可少。为此,新一代领导人和各级党和政府必定会为此作出持续不懈的努力,全国各族人民也必定与党中央同心同德,共同为实现“新四化”而团结一心,携手前进。

“三大红利”: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2年11月22日,中国国务院召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李克强在会上提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这一观点一经提出,就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从李克强的讲话中,释放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始终不渝地推进改革开放的有利信息。人才红利、改革红利和城镇化红利将有力支撑中国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甚至更长时间内的持续发展。

人才红利是最好的红利。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曾得益于人口红利。中国近几十年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奇迹”,而这一奇迹之所以产生,“人口红利”的影响至关重要,它也因此和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景联系在了一起。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靠人口红利维系的制造业竞争力及其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优势地位将面临风险。由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就成为必然的选择,而日益增长的规模巨大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也必将使中国劳动力结构发生质的飞跃,一旦得到有效利用,将产生巨大收益。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2010年中国大专以上人口达到12亿,高中以上人口达到3亿,远远高于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的4571万和19亿。因此,中国人口红利已经消失的说法并不准确,人口红利已经转化成人才红利,而人才红利才是最好的红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