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关于最初的事物与最后的事物14

尼采全集 作者:弗尼采


33

关于生命的谬见对生命是必要的。——关于生命的价值与尊严的任何信念都是以不纯粹的思想为基础的;它只有通过这样一个事实才是可能的,即人们对于一般生命和人类痛苦的同情非常微弱。甚至那些完全超越自身来进行思考的较为少见的人也不考虑一般生命,而是考虑一般生命中被分隔开的部分。如果人们懂得应该主要将注意力放在例外上,我的意思是说放在非凡的才华与纯洁的心灵上,将其产生看作是为了实现世界进化的目的,并欣悦于其效果,那么人们就会相信生命的价值,因为人们在这时候忽略了其他人,因而进行了不纯粹的思考。如果人们考虑了全人类,只让他们身上的一种冲动,即那种最不利己主义的冲动有效,并且在涉及其他冲动时为之辩解,那么人们可以重新对整个人类抱有某种希望,并且在这方面相信生命的价值,因而在这种情况下也是通过思想的不纯粹起作用。但是如果人们采取如此这般的态度,那么采取这种态度的人只是人们当中的一个例外。而现在恰恰大多数人都忍受生活,并没有大发牢骚。他们因此而相信存在的价值,但是他们这样做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想要并且坚持独自一人,而不像那些“例外”那样从自身中走出来:对他们来说,个人以外的一切都是不值得注意的,它们至多不过是一个微弱的影子。因此对于普通的、日常生活中的人来说,生命的价值只能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他把自己看得比世界更重要。他十分缺乏想像力,这使他不能体会其他的存在,因而他尽可能少地参与到其他存在的命运与痛苦之中。谁与之相反,能真正参加到其中去,谁就必然对生命的价值感到绝望;如果他成功地在自己身上抓住并且感觉到人类的总体意识,他就会带着存在的诅咒而昏倒在地——因为人类总的来说没有目的,因此人类在观察整个过程时不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安慰与立足点,找到的只是绝望。如果他在做一切时都注意到人类最终的无目的性,那么在他眼里,他自己的活动就带有浪费的性质。感觉自己作为人类(不仅仅作为个人)同样被浪费掉,就像我们看到一朵朵作为个体的花被大自然浪费掉一样,这是一种高于一切感觉的感觉。——但是谁能有这样一种感觉呢?无疑只有一位诗人能:诗人们永远懂得自我安慰。

34

心平气和。——那么我们的哲学会变成悲剧吗?真理会变得敌视生命、敌视较好的事物吗?一个问题似乎沉甸甸地压在我们的舌头上,然而我们却不想大声说出来:人们是否能有意识地留在谎言之中?或者,如果人们不得不这样,那么是否宁愿去死呢?因为不再有“应该”;道德,就它是一种“应该”而言,已经像宗教一样,被我们的思想方法消灭了。知识只能让快乐与不快、有用与有害作为动机而存在,但是这些动机又将如何解释对真理的辨别力呢?它们甚至同谬误有相同之处(在这方面,如已经说过的那样,好恶及其非常不合理的权衡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的快乐与不快)。整个人类生活深深地陷于谎言之中;个人不可能将其从这口井中拉出来,而不因此出于最深刻的原因对他自己的过去感到怨恨,不认为他现在的动机,如荣誉的动机,是不合理的,不让嘲笑与蔑视迎接朝着未来及未来幸福推进的激情。这是真的吗?难道只剩下惟一的一种思想方法,它作为个人的结果会引起绝望,作为理论的结果会造成一种毁灭哲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