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归去来辞》

百年风度 作者:张昌华


《归去来辞》也是旅美书法家张充和先生所作,它的书法价值与艺术魅力不容分说。时下它的意义已远非作品本身价值所能包容,它的诞生与流传蕴藏着五位名人间的温馨故事,当是一则文坛佳话。

黄裳先生素喜收藏。解放前他在《文汇报》任记者,与吴晗友谊深笃。吴晗与京华文人雅士、社会名流过从甚密,黄裳常托其代求名人墨宝。黄裳某次进京公干,在荣宝斋购一函印花信笺,存吴晗处,当遇名家过访或晤聚,顺便求之。1947年,黄裳托靳以向沈从文求字,沈慷慨挥毫。两年后,沈又惠一长幅,右下角题记云:“霁清轩中三人同书”。三人者,沈从文、杨金甫(杨振声)与张充和也。在这三人的字中,黄裳最欣赏张充和,但与其不熟识。黄裳旋托请友人靳以向充和讨字。时适张充和与傅汉思新婚正准备赴美,忙乱中充和将此事疏忽。世事沧桑,一晃二三十载,加之山阻水隔,充和早将此事淡忘。1980年代初,卞之琳赴美叩访老友张充和,言及故人往事,不经意中卞之琳聊及当年黄裳托靳以向其求字一事。素以诚信著称的张充和翻检出靳以当年的旧信,读罢马上践约,于1981年6月23日为黄裳书《归去来辞》并附言“附上拙书一幅,想来你已忘记此事,因四九年的信尚在,非了此心愿不可……”黄裳睹物思人,百感交集,特撰《宿诺》一文,纪念这一温馨往事。

十余年后,黄裳因家中有难,为应不时之急,将若干收藏易手于他人。此幅《归去来辞》亦裹挟其中。事后,黄裳为此惴惴多时,深觉不安。

香港的董桥是个醉心于“旧时月色”的民国遗少,以收藏为乐事。在众多现当代的书画家中,他特别钟情张充和,大概是钦羡老太太的字好、词好、人更好之故吧,曾撰《张家的三姐和四妹》以颂。董桥知笔者和张充和有所过从,曾托我若市面上有张充和的书法出让,代为物色。2004年秋,充和回国内办书画展,我专程到苏州张家旧宅拜谒,奉上董桥写她姐妹的旧文。充和先生很高兴,在她的书画展小册页上题词赠董桥,让我转致。董桥收到后在《通识是闲人的境界》中专事提及。是年11月17日我忽接董桥来信称:“此次北京华辰拍卖会上,出现一批老友潘亦孚的藏品,有张充和写给黄裳的一幅字,我托人代购,为的是要老太太这幅《归去来辞》,结果以一万二人民币买得。”董桥很兴奋,还将此字在彩色复印机上复制一份,让我共赏。12月13日,董桥来函又言及此事:“我上回寄过那幅《归去来辞》(复印件)给你吧?听说黄裳先生很为出售这幅字伤心,当年黄夫人因病之等钱用也。我写信告诉黄裳先生,此字我可以送还给他。听说他很高兴,把他回我的长信交《万象》发表,我倒还没收到那封信呢。”接到董桥的信,我即复五页长函,先述说1957年吴祖光被发配到北大荒,家里生活困难,新凤霞“那时年轻,不懂事,情绪也不好”,将白石老人画给祖光的《七雄图》(七只大公鸡)和《玉兰》卖掉了。老舍先生在一家画店发现这幅画轴上有吴祖光的名字,毅然买下。俟1960年祖光回京,老舍把《玉兰》璧还给吴祖光。我在致董桥的信中说老舍此举被文坛誉为佳话。你若将《归去来辞》归还黄裳先生,那无疑是“佳话”又有续篇了。

黄裳先生也是我的作者,常有音问,新春给他拜年信时我偶提董桥拍得《归去来辞》事。2005年1月9日,黄裳来函兴奋地说:“《归去来辞》已由董桥收得,并将以之见还,至令心感。”同时,他在《万象》杂志上发表《答董桥》以谢。

充和先生对董桥的大度,十分感动,主动写了一幅有关《仕女图始末》的书作(中含《菩萨蛮》两首和《玉楼春》一首)赠给董桥。而黄裳先生亦不忘充和先生的旧情,以《前尘梦影新录》手稿本数册赠之,上署“充和先生哂存。黄裳,戊子夏,上海。”这连环式的相赠,为文坛又增添一则佳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