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燕子离时惜相送 不堪离别泪湿衣

陌上花开:和慕清一起读诗经 作者:郭慕清 著


燕子离时惜相送 不堪离别泪湿衣

燕燕1于飞,差池其羽2。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3,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4。之子于归,远于将5之。瞻望弗及,伫6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7,其心塞渊8。终温且惠,淑慎9其身。“先君10之思”,以勖寡人11!

——出自《诗经·邶风·燕燕》

注解:

1.燕燕:即燕子。

2.差池(chí):义同“参差”。差池其羽:形容燕子张舒其尾翼。

3.瞻:往前看;弗:不能。

4.颉(xié):上飞。颃(háng):下飞。

5.将(jiāng):送。

6.伫:久立等待。

7.仲: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妹。氏:姓氏。任:信任。只:语助词。

8.塞(sè):诚实。渊:深厚。

9.淑:善良。慎:谨慎。

10.先君:已故的国君。

11.勖(xù):勉励。寡人:寡德之人,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译文:

燕子飞翔天上,参差舒展翅膀。妹子今日远嫁,相送郊野路旁。瞻望不见人影,泪流纷如雨降!

燕子飞翔天上,身姿忽下忽上。妹子今日远嫁,相送不嫌路长。瞻望不见人影,伫立满面泪淌!

燕子飞翔天上,鸣音呢喃低唱。妹子今日远嫁,相送远去南方。瞻望不见人影,实在痛心悲伤!

二妹诚信稳当,思虑切实深长。温和而又恭顺,为人谨慎善良。常常想着父王,叮咛响我耳旁!

还记得儿时,刚学会拿筷子,一家人围坐在昏黄色的灯光下吃饭,母亲看见我握筷子时,手指握在筷子上方,便叹息道:“闺女以后要嫁人嫁得远哦!”

我们家乡有个说法,女子手指握筷子的高度,与嫁人离家距离远近正相关。《燕燕》中的女子,大概就属于那种握筷子握得高的女子,所以远嫁千里。

用我们现在交通时速来说,女子无论是从鲁国嫁到齐国,还是从卫国嫁到郑国,诸如此类,都不过是省际婚礼,有的甚至还在同一个省,并不算什么远嫁。可先秦时代,交通不方便,道阻且长,离开父母亲朋庇护,远嫁他乡,对于任何一个女子来说,都是天大的事,所以,送嫁就成了古诗中常常被描绘的情景。

而且远嫁女子,离家去国,很多时候,都是怀揣着前途渺茫的心情走的。“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之子于归,远送将之”“之子于归,远送于南”,都不胜悲凉,特别是王室之间的政治婚姻,多是利益纠葛的结果,便更加让人忧伤。

女子势单力薄,常常被用来当作中和两方冲突的工具,所以,她们对今后会不会幸福、所嫁郎君是否合心意、饮食习惯是否合脾胃等等,全然不知。

就像是《红楼梦》里的探春,虽也是一个削肩细腰、俊眼修眉、顾盼神飞的妙人,还有“玫瑰花”的诨名,在抄检大观园时,她居然还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泼辣得很,连王熙凤都忌惮她三分,却也身不由己,南海戡乱,她不得不远嫁海岛藩王。

真真是“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家人送嫁的心情大抵也是“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吧!

我甚至觉得,送别的场景也和《燕燕》中描写的相似,“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瞻望弗及,实劳我心”,都是行路茫茫肠欲断,也难绾系也难羁,纵然是“瑶池仙品”,到头来也得一任东西南北,各自分离。

本诗中所描写兄妹情深、依依惜别的画面,感人至深,鬼神可泣,所以,清代陈震在《读诗识小录》中说:“哀在音节,使读者泪落如豆,竿头进步,在‘瞻望弗及’一语。”

以“瞻望弗及”的动作情景,传达惜别之哀伤,不言说惆怅,可让人想象着相送之人踮脚眺望、眉间微蹙、挥手拭泪等动作,山高水长,送了一程又一程,诗中什么都不说,却让这份惆怅力透纸背。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的形象也出现在历代的送别诗中。

比如,“燕子来时人送客,不堪离别泪湿衣”。

比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比如,“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已断,好去莫回头”。

还有很多送别诗,都曾从《燕燕》一诗中取经。

窃以为,这些诗与《燕燕》有所同,也有所不同。

《燕燕》描写送别,却不止于悲伤,它以飞燕起兴,带有一点家人对远嫁女子的美好祝愿,“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轻盈燕子双双飞,一前一后紧相随,有祝愿夫妇和美的愿景在。

要知道,燕子在每年冬季来临前,总是会南飞,从寒冷的北方飞到遥远的南方,去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空气,而将凛冽的寒风和冰封的田野留给了从不南飞过冬的松鸡、山雀。“之子于归,远送于南”所描写的画面里,南方亦然会是幸福乐园,远嫁女子,纵使前路漫漫,也会得到幸福。

这首诗前三章,宛如绘画,勾勒出一幅千里送别的场景,兄妹情深溢于字里行间,乐景与哀景相融。第四章刻画了远嫁女子的美德,她为人性情柔顺善良,执手送别,相看泪眼,无语凝噎时,也勉励自己的兄长,莫忘父君,要做一个好君主。这样一个好女子,温良恭俭让,怎能不得到幸福呢?

《燕燕》一诗,送别情切,缠绵悱恻,深婉可诵,后人许多咏燕诗,无有能及者。

清代王士禛说,“万古送别之祖”,诚然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