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赣鄱书 作者:凌翼


也许在中原王朝君主的眼中,三苗族具有天生的反骨,基因里传承了蚩尤挑战强权的反抗精神,只有将三苗族清除干净了,他们的王朝才能安定,江山才能稳固。

如果那场战争,是蚩尤赢了而黄帝输了,那长江文明就会在历史中显现出其优势,法律的健全、军事制度的强悍、金属铸造的先天优势、人口规模、战争模式都将与黄河流域截然不同,后来的一切历史都将改写。以蚩尤的强悍性格、挑战和反抗精神,那北方将不需要长城,南方也不会出现所谓“苗蛮”的不驯服。

假设总是无法兑现的,历史总归是历史,从来不可能有假设。

在历史上以治水彪炳史册的大禹,也参与了征伐三苗族的战争。《墨子·非攻下》所载:

昔者三苗大乱,天命殛之……五谷变化,民乃大振。高阳乃命玄宫,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四电诱祗,有神人面鸟身,若瑾以侍,搤矢有苗之祥。苗师大乱,后乃遂几。

这是一场奇怪的自然灾害,“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龙生于庙,犬哭乎市,夏冰,地坼及泉”。彭蠡湖等区域迎来了人类史上最血腥的惨案。中原王朝政权不是采取救灾行动,而是趁此天赐良机进行剿杀。

经过大禹的残酷打击,三苗族渐渐衰落。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说:“黄帝以下诸帝,以攻黎攻苗为主要事业,到禹才完成了这个事业。”很显然,尧、舜、禹征伐三苗,已有明确的政治目的。

之后的历朝历代,统治阶级均对“苗蛮”采取围剿政策,致使三苗族退出彭蠡湖、洞庭湖这些丰饶地区,转而逃迁到更边远的湘西、黔东北、川东南和鄂西南一带……

关于苗族史籍就有“三十年一小反,六十年一大反”的记载。每一个民族在历史上都经历过战争,而苗族经历战争时间之长、次数之多、规模之大,实属罕见。历史学家梁启超认为,三苗的苗就是蛮,系一音之转,尧舜时称三苗,春秋时称蛮。夏、商、周讨伐“荆蛮”;秦国灭楚国;汉、晋、南北朝征讨“武陵蛮”都是针对苗族的战争。

汉代以后,除荆襄、江淮尚有一部分苗族分布外,大部分苗族都聚居在今湘、鄂、川、黔毗邻地区的武陵郡,他们与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统称为“武陵蛮”。

唐宋元明清各朝代都有苗民起义,民国时期苗族人民参与反帝反封建反压迫斗争,战争这个魔鬼一直追随、纠缠着苗族。苗族的历史就是一部鲜血淋漓的战争史。

湘西地区苗族有一支悲怆的歌叫《部族变迁》,内容为苗族祖先的迁徙和对族根的追溯,听了令人心酸落泪——

古时苗人住在广阔无边的水乡,

古时苗众住在水乡宽广的地方,

打从人间出现了魔鬼,

苗众不得安居,

受难的苗人要从水乡迁走,

受难的苗众要从水乡迁去……

这个“广阔无边的水乡”,就是彭蠡湖、洞庭湖等湖泊,因为只有彭蠡湖这样浩大和丰饶的湖区,才能让三苗族后裔们永远追念、咏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