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三不四:

成语密码(第1季) 作者:莫彭龄,刘玉凯 编


不三不四:

“三”“四”原有大奥妙

“不三不四”是出自口语的俗成语。解释起来很容易,不像这个,也不像那个,就是不伦不类。《野叟曝言》二六回:“这公子因好外道,供养着些不三不四的道士在内讲究炉火之事。”也形容人品行不端,不正派。比如《醒世恒言》卷三四:“他与邱家只隔得三四个间壁居住,也晓得杨氏平日有些不三不四的毛病。”

为什么有“不三不四”之说呢?

一说是“不三不四”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易经》思想。《易经》的每个卦都分六个爻,俗称六爻卦。六爻中每两爻一组,配三才(地、人、天),即初爻与二爻为地,三爻与四爻为人,五爻与六爻为天。那么“不三不四”,其实就是“不是人”的意思了。

另一说,则与“三”“四”的重要地位有关。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就是表示很多,也有吉祥的意思。比如,三顾茅庐、三思后行、三省吾身、三生有幸、阳关三叠、三阳开泰都是说多次。再有,天、地、人为“三才”,日、月、星为“三光”,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另外用“四”也有周全、称心、事事(四四)如意的文化意义。人们总结、评价人事非常喜欢用“四”,比如:麟、凤、龟、龙为“四灵”,士、农、工、商为“四民”,《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笔、墨、纸、砚为“文房四宝”,梅、兰、竹、菊为“花中四君子”。可见“三”“四”之中凝聚着智慧,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所以“不三不四”就被用来形容不伦不类或品行不端了。

(王建军)

**成语名片**

bù sān bù sì

不像这也不像那。形容不伦不类,不像样子。也形容品行不端,不正派。

元·施耐庵、明·罗贯中《水浒传》七回:“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

**奇思妙想**

看汉字猜成语

一_____亚_____斤_____

回_____俄_____呀_____

(参考答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