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张(Zhāng)

百家姓宗祠对联 作者:李文郑 著


张(Zhāng)

起源:①出自黄帝之后。②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③出自赐姓。④他姓改姓。⑤出自他族。

郡望:清河郡、范阳郡、太原郡、京兆郡、敦煌郡、安定郡、襄阳郡、洛阳郡、河东郡、始兴郡、冯翊郡、吴郡、平原郡、河间郡、中山郡、魏郡、蜀郡、武威郡、犍为郡、沛郡、梁郡、汲郡、河内郡、高平郡、上谷郡。

堂号:清河堂、报本堂、百忍堂、金鉴堂、孝友堂、亲睦堂、冠英堂、燕贻堂、敦睦堂、宗岳堂、敬谊堂、源流堂、南阳堂、吴郡堂、安定堂、敦煌堂、武威堂、范阳堂、沛国堂、梁国堂、中山堂、汲郡堂、河内堂、高平堂。

九居世泽

百忍家声

【注】全联指唐代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世同居共财,远近称颂。事情传到唐高宗李治耳中,麟德中(664—665)高宗有事于泰山,亲临其宅,向他请教保守家业、和睦宗族的道理,公艺请纸笔,但写百余“忍”字回复,使唐高宗从中悟出道理,赐百匹绵帛给公艺。公艺为人急公好义,乐于助人,修身养性,胸襟坦荡,宽宏大量,深知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公艺家教有方,道德高尚,故而能九世同居,唐高宗旌其为“义门”。

西都十策

金鉴千秋

【注】上联指北宋曹州冤句人张齐贤,赵匡胤把他召到行宫,他指天画地,条陈十事。下联指唐代大臣、诗人张九龄,著有《千秋金鉴录》。

齐家公艺

治国子房

【注】上联指唐代张公艺。下联指刘邦的谋臣张良,字子房。

渔阳惠政

江左清才

【注】上联指东汉宛人张堪,曾任渔阳太守,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下联指西晋文学家张翰,性格放纵不拘,时人比之为阮籍,世称“江东步兵”。

紫光烛剑

黄石授书

【注】上联指西晋大臣、文学家张华,相传晋武帝时,斗、牛(星座名)间常有紫气,张华曾问精通纬象的雷焕,雷焕说:“宝剑之气冲到天上了。”又说在丰城县,果然掘得龙泉、太阿二剑。下联指汉初大臣张良,秦灭韩后,他图谋复国,结交刺客,在博浪沙椎击秦始皇未中,传说逃至下邳,遇黄石公,被授予《太公兵法》。

簪缨七叶

孝友千秋

【注】上联指西汉大臣张安世,昭帝时任右将军、光禄勋,封富平侯。昭帝死后,他与大将军霍光定策立宣帝,为大司马,子孙七代官侍中。下联指周代贤臣张仲,以孝养父母、友爱兄弟闻名,与尹吉甫为友。《诗经·小雅·六月》(尹吉甫北伐猃狁获胜时的诗)有句:“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金鉴家声远

青钱世泽长

【注】上联指张九龄。唐玄宗为求治国安邦之策、长治久安之计,谕张九龄总结历代治国之经验,张洞察秋毫,明断事理,以犀利之笔综述历代兴衰存亡之理,成书五卷,玄宗御览,甚为赏识,赐为《千秋金鉴录》,作为治国铭言珍藏。下联指张鷟。《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张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鷟‘青钱学士’。”后人以“青钱万选”比喻文才出众。

阀阅传京兆

声名重曲江

【注】上联指唐代大臣张敞,曾任京兆尹九年。下联指唐代张九龄,曲江县人。

百忍千秋留古训

两京万选读遗书

【注】上联指唐代张公艺。下联指唐代陆泽人张鷟,官至学士,人们称其文辞像青铜钱,万选万中,号称“青钱学士”。

南轩负公辅之望

西铭为理学之宗

【注】上联指南宋学者张栻,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下联指北宋哲学家张载,著有《西铭》。

千秋鉴、百忍箴,常留古训

万选钱、两京赋,当读遗书

【注】上联指唐代张九龄、张公艺。下联指唐代张鷟、东汉张衡。

世守百忍之训

家垂两铭之风

【注】福建省南平市峡阳镇张氏宗祠百忍堂联。

文冠南闽八千士

学宗东鲁十三经

【注】福建省惠安县净峰镇西头村延寿张氏家庙联。

红杏紫薇,簪缨世胄

黄门青琐,鼎绂名家

【注】浙江省东阳市马宅镇雅坑村张氏宗祠联。

万选胜青钱,应试文章谁与匹

隆基繁后代,向阳门第独占先

【注】江西省武宁县泉口镇张氏宗祠联。

秉一障,安南诏,爰宅于兹廿余代,追数故家,何减潇湘云梦

鉴千秋,作西铭,有闻在昔五百年,再生名世,岂矜书法文章

【注】云南省腾冲县和顺镇张家坡张氏宗祠联。

赐姓自轩辕,大儒一人,名垂两篇,辅汉三杰,功高四相,将封五虎,博物六史,金貂七叶,悉是清河苗裔

扬名昭世德,位列八仙,鼎甲九成,平戎十策,书传百忍,金鉴千秋,青钱万选,道陵亿尊,皆为燕国云礽

【注】广东省紫金县附城镇林田村双龙坪张氏宗祠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