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太常引

辛弃疾词选译(修订版) 作者:杨忠 译注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1]

这首词大约作于淳熙元年(1174),作者在建康任江东安抚使参议官。此词是中秋夜赠友之作,抒写了自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及岁月虚掷、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作者南归的十二年中,曾多次上疏朝廷,反对妥协投降,力主抗战复国,但未被朝廷采纳。岁月白白流逝,词人执杯对月,多年郁积于心的悲愤化作了“被白发欺人奈何”的沉痛叹息。下片以乘风升空,饱览祖国锦绣山河的想象,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之情。通篇想象丰富,极富浪漫色彩。在咏月当中联系嫦娥、桂树的美丽神话传说,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在一起,使全词笼罩在浓烈的浪漫主义氛围之中。结尾则含义深广,“桂婆娑”既指朝廷投降势力,也指代金兵的铁蹄,正如周济所说:“所指甚多,不止秦桧一人而已。”(《宋四家词选》)全词以“金波”始,以“清光”终,首尾照应。“清光更多”象征着作者深信:笼罩在祖国上空的乌云将一扫而光,清光普照大地的日子一定会来临。

一轮秋影转金波[2],飞镜又重磨[3]。把酒问姮娥[4]: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5]

【翻译】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

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

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

怎么办呀?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

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

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

人们说,这将使洒向人间的光辉更多。


注释

[1] 吕叔潜:名大虬(qiú求),作者的朋友,生平事迹不详。

[2] 金波:指月光。

[3] 飞镜:飞到天上的铜镜,喻月亮。重磨: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载,月亮由七种宝石合成,常有八万二千户工匠持玉斧修磨它。此句言中秋之月如新磨的铜镜般光洁。

[4] 姮(héng恒)娥:即嫦娥。姮字本作“恒”,俗写作“姮”,汉代因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改称常娥,通常写作嫦娥,为神话中的月中仙女,此处代指月亮。

[5] “斫去”三句:化用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诗中“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句。斫(zhuó卓):砍。桂:桂树,神话中说月中有桂树。婆娑:树影摇曳的样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