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粤东大家罗天池

良溪人物略述 作者:罗远峰 著


粤东大家罗天池

罗天池,贵祖二十二世孙(遁思祖人),原名汝梅,字苹绍,号六湖。生于嘉庆十年(1805年),终于同治五年(1866年),寿六十一。

道光四年(1824年)进庠,道光五年(1825年)乡试中举,道光六年(1826年)京试中第一百三十名进士,殿试二甲第八十七名,钦点刑部主事。旋即充广西、浙江主稿,总办秋审出差兼浙江、福建查办事件。道光十九年(1839年),补江苏司主事,坐办秋审。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升山西司员外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升江西司司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升京察一职。后带兵到云南迤西平乱,官至云南按察使司。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因事受参,落职回家。

罗天池少年好学,天资聪颖,所以他在文学、绘画、书法上有很高成就。文学方面著有《修梅阁文集》,绘画方面更有独到之处。他与黎简、谢兰生、张如芝共称粤东四大名家。他的画以花卉山水为多,尤以梅花为最。留存下来的两幅“梅花图”现为广东美术馆收藏。他绘的梅花多为清瘦挺拔之枝。罗天池的《松树竹石图》也劲健豪逸(广东美术馆藏)。他的山水画有作于咸丰八年(1858年)的《江村秋晓图》和《深山春晓图》,他作画笔力雄劲,墨气沉厚,态势自然,充分展现了他的绘画功力。

罗天池的楷书也很有名气,雄劲老硬,气度不凡。他作于咸丰六年(1856年)的行楷《诗翰长卷》现为广东美术馆收藏,遒媚劲健,态势自然,更能表现他的功力。

罗天池和他的诗

据传,罗天池殿试中进士后,授职刑部主事,不久被穆彰阿收为门生,于是从刑部办案文职转武官,也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道光十九年(1839年),罗天池在浙江任职时,与大司农黄爵滋,两位相国阮元、祁隽藻和中丞卞光河、太守祥麟、司马张芸舫七人同登北固山步树斋雅聚,听闻英军在南京烧杀、奸淫、掠夺后,即将向浙江靠近。为防英军入侵,镇江沿海各郡、县已开始戒严,大家为英军暴行而感义愤填膺,纷纷提笔写奏折,要求参战。罗天池提笔一舒壮志:

飒飒西风撼客舟,盈盈一水隔扬州。

江干锁钥横狮象,天末楼台接斗牛。

爪步寒潮尚鸣咽,秣陵阴雨待绸缪。

奏书自是平戎策,不拔狼牙恨不休。

在福建厦门任职时,罗天池将征战中缴获的一门铜炮交相国阮云台铸成大炮,取名为“正威将军”,将炮放置在厦门海边炮台上。1840年,英军袭击厦门,他与刘庄年等同守炮台三天,大战到第三天中午时,任游府职的凌志点燃新铸炮“正威将军”,弹中英舰舱内,重创敌舰,英舰仓皇逃窜。战毕兴至之余,罗天池以诗记:

肜云莽莽酸风欹,千灶万灶环釜炊。

鼍梁四面架空立,火牛燧象纷奔驰。

炎焰十丈白烟起,精光闪烁流丹脂。

卅二之数可枚数,八千铢两无差池。

闻者鹭门历海岸,沙堆石壁盘虬螭。

有明末造佞寇急,留传几许今在兹。

仪徵相国妙区画,正威南指骇魑魅。

交趾神物贻边陲,一声再击雷轰碑。

星驰电掣动蛟窟,番船奔波累卵石。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春暮,罗天池奉旨署云南迤西兵备道,充甲科乡试监官兼署云南按察使司,因积功加衔赐二品封典。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他因事落职回乡。解职回乡后的一天,罗天池得知林则徐解职回福建,见有一幅画款题为“林少穆制府邯郸梦图”。见画有感身世,感慨之余即题诗遣怀:

梦求富贵觉求仙,梦觉贪痴总可怜。

争似仙凡都不著,饥来食饭困来眠。

浩劫茫茫剩此身,那堪梦里说前因。

须知无梦方成觉,我是过来梦里人。

丙午年初到羊城,在广州曾与诚村杨侯芳谈禅并诗:

抛除文字学枯修,猿马顽空久不收。

毕竟声闻难抹煞,金刚般若读从头。

展卷乍观方了了,再三紬绎转模糊。

非空非色亦非法,何处可寻如意珠。

罗天池无心留恋官场,1847年解职回乡,回到阔别二十年的家乡,第一天傍晚饭后在村外漫步,以广州方言口占诗一首:

良溪溪水绕村长,几亩田园几眼塘。

春满紫坭初过膝,家余红稻欲分秧。

廿年憔悴风尘里,一旦逍遥桑柘中。

毕竟家乡风味好,橙黄橘绿荔枝红。

在乡中罗氏大宗祠(太祖祠)门前,见到一块块竖立的功名碑和几棵古梅树,睹物追思有感而作诗《古梅》一首:

七百年前此地栽,孙枝几度占春魁。

安排晴雪梅花句,博取十年宰相来。

罗天池回乡不久,即被新会冈州书院邀请为讲席。后移居广州,咸丰八年(1858年)侨寓南海小桥乡。据传,几年后他因患眼疾双眼失明,卒后葬鹤山古蚕。罗天池生前著有《修梅阁文集》等文集。

书学右军,画宗传统

罗天池自幼聪颖好学,由于书读得多,所以他在气质上完全是一副北方书家弟子的模样。大学士汤金钊(浙江人)曾问他是不是北方人,他说自己是南方的渔家弟子,是读书使自己的气质发生了变化。他的学识修养和气质受到汤学士的赏赞,声名大噪京都,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除读书外,他还喜欢收集古籍书画,对书法珍本秘籍尤甚。每日必在书房临摹名家字帖,以求神韵。他自谓书法初学董其昌、米芾、王羲之。在他自撰的诗文中记载: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托漕运总督朱为弼在浙江海宁陈氏家中购得南唐初拓王羲之《澄清堂帖》,遂一意以右军为宗,此后在20年的南北任职中,字帖从未离身,而且心追手摹不倦。

其楷书七言联“书到右军难品次,文从开府得波澜”雄劲老硬,气度不凡,而作于咸丰六年(1856年)的行楷《诗翰长卷》(广州美术馆藏),遒媚劲健,体势自然,可看出学右军之痕迹。其作画题跋多用行书,参用董、米诸法,不失己意。

罗天池的画,博采众家之长,融合己意。其画由董其昌得径,力追董源、巨然,继而学米氏父子,元倪瓒、吴镇、柯九思,明徐贲、文徵明、沈周、陈道复及清初四王、恽南田等诸家笔法,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的画以花卉、山水为多,其中尤以梅花为最,所流传下来的画中,最早的作于道光六年(1826年)21岁时,最晚的作于咸丰十年(1860年)55岁时,两幅均为“梅花图”。广州美术馆藏有他作于咸丰八年(1858年)的“梅花图”。他所画梅花,多为清瘦挺拔之枝,旁逸斜出,乱头粗服而不掩秀色。时人谭莹有《题罗六湖画梅》诗概括其基本风格:

剩墨离离整复斜,独开生面是名家。

一枝瘦硬通神笔,肯仿徐熙没骨花?

罗天池尝作巨幅《红梅多寿图》(浅绛设色),一时名士题咏殆遍。其中黄石琴有“与君同守岁寒盟”句,罗感慨之,遂以“铁梅”名其轩,而所藏字画斋名则称“修梅仙馆”,故其收藏印记常钤“铁梅藏”“修梅仙馆秘玩”“罗天池鉴定藏之修梅仙馆”等。

罗天池山水人物画《读书秋树根》

罗天池所作松树竹石亦劲健豪逸,“画卷之气,盎然溢于豪楮间”,广东省博物馆所藏之《松树竹石图》轴,重墨浅色,清新自然。此轴绢本,两棵古松斜立于怪石前,几簇竹叶从石丛中伸出,地上青草离离,鲜花盛开。整个画面置于山峦前,别具一番韵致。作者用笔沉着酣肆,小草、花卉间作细笔,于古朴中给人勃勃生机之感。该图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仲春,是年罗氏34岁,正作钱塘灵隐之游。

他的山水画主要有作于咸丰八年(1858年)的《江村秋晓图》和《深山春晓图》。前者捉取江村小景落笔,近景为古松、村舍,远景为小亭及广阔之江面,画面清新,用淡墨、浅色托出秋天晨景,在严谨中透出淡雅、清逸;后者笔力雄劲,墨气沉厚,是仿吴镇笔意兼用沈周晚年笔法而作,远山、茅屋与丛林无不透出一种清疏之气。罗天池在评石涛山水画时说:“清湘画……或细极豪芒,或放之寻丈,概以墨气神韵取胜。”借之来评他的山水画,实在不算过誉。

罗天池的人物画不多见。咸丰七年(1857年)张维屏所写《珠海老渔图》卷,图中人物正是罗天池所画。此卷陈东塾、谭玉生作序,陈宝琛、吴道、张元济等题咏,著录于汪宗衍《广东书画征献录》。

慧眼鉴名画

广东省博金石书画鉴定家朱万章在其所著《广东绘画》书中一语中的写道:清代乾嘉以降,广东的书画收藏出现兴盛景象。以书画鉴藏而兼擅丹青者,不乏其人,其中较为特出的有南海的吴荣光和新会的罗天池。

罗天池出生于官宦富裕家庭,家族中人均好收藏,故其家中多藏有古代字画,罗天池见多识广,眼高手明,经其过眼之书法名画,不胜枚举。

罗天池高中进士留在京城时,一天,任少司农职的安徽人程恩泽在家中设宴,邀请了大司农何凌汉(何绍基父亲)、吴荣光、蔡锦泉等工书画、精鉴赏的官宦名士,各自携带藏品来交流,还邀请了罗天池。罗天池赶来时,大家正在欣赏藏品。这时大司农何凌汉请罗天池鉴定他手中一幅已打开而没有题跋落字款的山水画是谁的笔法,罗天池署定为北宋李唐所作,众人大笑。原来此画大家已看过,轴签上题有明代“唐子畏(寅)真迹”的字样,后来进士蔡锦泉在日光下审视,于石丛中见蝇头小楷“臣李唐恭进”五字,大家无不为之叹服。此时著名鉴藏家吴荣光亦在座,见此大为赞赏,着笔题诗:

不是明贤是宋贤,后来无此好云烟。

独存双眼推罗隐,直溯渊源七百年。

罗天池慧眼鉴画,一时声名鹊起,传遍京城收藏界。

有一次侍御韩荣光(博罗人)新得一幅五代南唐董源(北苑)的长卷画,他请罗天池来鉴定,对他说只展开少许看,能辨出谁画的就全画打开看,辨不出他就把画收起来,罗天池笑着答应了。才看了一点罗天池就道出是董北苑的画,令韩荣光十分叹服,此后,每有收获书画即请他来鉴赏。

还有一回,任观察职务的潘正炜(番禺人)请罗天池到家里鉴赏书画,从早上看到下午罗天池看了千余幅。潘正炜取出一幅画展开数寸只露出几片竹叶请他审定,罗天池即告知是黄华老人(王庭筠)笔法。潘正炜心服口服,问他怎么得知,他说,黄华老人是金代人,传世作品非常稀少,自己家藏有他画的一幅梅花图,但从没见过他画竹的图,至于怎么能知道这幅竹图是他画的,自己也说不清楚。

但也由此可见,他收藏书画,且能通过笔、墨、丹青和风格等深入研究领悟其中的奥秘,提高了自己的鉴定能力,不愧为一代书画收藏家、鉴定家。可惜他所藏书画,传世的已不多见了。

现在盛行的柑普茶也是罗天池始创的,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柑普茶是以云南普洱茶和新会柑制作而成。

柑普茶的制作过程

(蒙胜福 罗洪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