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花店的传统

心灵小语 作者:黛妮编


花店的传统

虽然

我敢断定,国玉妻子不懂小提琴,正如我丈夫不懂音乐一样,上帝在我们痴男怨女面前乱点鸳鸯谱了。

这是一个两口之家,母亲是一家杂志社的编辑,经营着那些美丽的文字和自己的心情。

这是一个两口之家,母亲是一家杂志社的编辑,经营着那些美丽的文字和自己的心情。女儿16岁,是一所重点高中的学生,不幸患有风湿性心脏病。

高二那年的春天,女儿忽然提出要利用课余时间到街上为行人画像,说是为了检验自己的素描水平。母亲自然不同意,因为母亲深知女儿的身体,无论如何是承受不起那般折腾的。母亲和颜悦色地说:“你愿意画像,可以给妈妈画呀。”女儿说:“整天对着您同一张脸,我找不到感觉。”母亲便说:“我可以变换各种姿势和表情,供你选择嘛。”女儿还是不听,执意要去。母亲便有些火了,不想女儿更倔强,索性拎了小凳,背起画板,一甩门走了。

天色已经昏暗了,女儿才回来,满脸的汗水掩饰不住满脸的兴奋,匆匆地扒了几口饭便睡了。夜里,母亲听到女儿的呻吟声,心便缩得紧紧的。

本以为这不过是女儿的异想天开,不想女儿却认了真,第二天居然做了一个小纸板,上面写着:请让我给您画像,我需要您的5毛钱。女儿说:根据得到的钱才能计算出请她画像的人的多少,也才能知道自己水平的高低,不然忙着画像怎么能记清有多少人呢?母亲这次可是真的恼怒了。母女二人的生活虽然清苦,但母亲深信女儿所得到的东西,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的都不比别的孩子少,苦只苦了母亲自己,女儿怎么能用这种方式到大庭广众之下去丢脸呢?这和乞丐有什么区别?

但是,最终妥协的是母亲。

于是,在这座城市的街头,便出现了这样的一幕:一位十六七岁的娇弱的女孩手持画具,坐在小凳上期待地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一位40多岁的母亲低着头,却高高地为女儿撑着一把遮阳伞,母女二人的面前放着那个小纸板。

一个星期后,小储蓄罐只装进5.5元钱,而女儿却病倒了,且再也没能醒过来。

不久,母亲节到了。满街的鲜花与灿烂的笑脸,如同炭火一样灼烧着母亲的眼。母亲逃也似地冲回了家,抱着女儿的照片嚎啕大哭起来。

黄昏时分,门铃响了。进来的是一个陌生的女孩,她手拿一大束芳香的康乃馨。母亲愣了,问女孩是不是走错了门,女孩甜甜地笑着,把鲜花送进母亲怀里,说了句“节日快乐”就轻轻为母亲掩上了门。

岁月如梭,又一个母亲节到了,母亲惆怅地想:再也不会有鲜花了,女儿在另一个世界里飞翔呢!

黄昏时,门铃又“丁零零”响起来,又是一束鲜花,又是一声祝福,不同的是送花的人换成了一个男孩。

以后的许多年,母亲节那天,母亲都会收到鲜花和问候,那份芳香滋润了母亲孤寂的光阴,母亲渐渐地从哀伤中挣脱出来,又恢复了以往的开朗和自信。

但是,母亲却不知道,自从女儿拿着那微薄的用画像挣来的5.5元钱,在一家花店为母亲订花以后,母亲节送花给她已经成了这家花店的传统,虽然花店几易其主,传统却没有改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