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史玉柱:不倒的巨人 作者:温暖


第三章

鏖战珠海

"珠海"扬帆

史玉柱是个行动派,为了进一步发展,很快在深圳招兵买马,广纳贤才,招聘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把公司发展为一个拥有50多名员工的新兴高科技企业.后来,公司团队人数又扩大到100多人.这群年轻人的平均年龄只有22岁,即使是管理人员,平均年龄也只有26岁.

说起公司的组建,这其中尚有一些波折.

当时的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国民生产总值是珠海的两倍,同深圳相比,珠海的经济发展步伐一直比较缓慢.当年,面对这样的局面,珠海市政府急于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发展经济,对科技企业尤其重视.而史玉柱在深圳,用的还是天津的招牌.

1991年前后,史玉柱开发了M6402,想注册巨人汉卡,就要先注册巨人公司.可深圳市工商局由于政治原因,要他出具县团级以上单位开具的证明,证明自己同"六四"事件划清了界限.

"六四"期间,史玉柱正辞职在家编写软件,所以他与此事无关,可当他回安徽省统计局要求开证明时,得到的答复是:当时已经辞职,单位没法开证明.

这下,史玉柱犯了难.后来,他听说珠海在这方面管制较宽松,不需要开类似的证明,所以,他决定移师珠海,在珠海注册巨人公司.

1991年4月,南国春日,雨肥梅子,史玉柱发布了成立珠海巨人技术公司的消息.

在他的团队名单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了97%.当他带领这个团队挥师珠海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1.9亿元的注册资金和8个分公司.他许诺要做"中国的IBM",此愿是否达成暂且不提,可以肯定的是,巨人公司已经可以同四通公司平起平坐了.

珠海对巨人十分重视,因为这个年销售额上亿元的民营企业,在全国都不多见.珠海不能不照顾巨人.于是,史玉柱享有高科技企业的免税政策,想出国,可以破例获得批准;户口转移有问题,可以重新办理.

难怪史玉柱说:"特区是干事业的地方,珠海能干大事业."深圳这个特区装不下他的远大志向,而珠海装得下!

那时的珠海正实行科技兴市的战略方针,为了提高知名度,大量吸引科技人才的加入.市长梁广大更是带头刮起了科技重奖旋风,史玉柱就是被这阵旋风刮来的.史玉柱觉得梁市长的魄力和胆识与自己不相上下,而他也十分看好珠海正在和即将兴建的高速公路、大型国际机场、至深圳和香港的跨海大桥,以及年吞吐量超过1亿吨的特大港口.另外,还有投资百亿元兴建的大型电厂.

此时的珠海,就像中国南部海岸线上的一颗明珠,光芒四射,璀璨耀眼,与史玉柱的"巨人"交相辉映,照亮了半边天.

有趣的是,跟史玉柱"史大胆"的绰号齐名,珠海市市长梁广大也曾被戏称为"梁大胆".胆大,意味着有气魄、敢干、敢为人先.他在任期间,曾在1992年3月提出一笔30万元巨奖、一套别墅、一辆轿车的方案,在全国首创"重奖科学家"这个政策.

1992年年初,邓小平南巡到了珠海,当听说珠海重奖知识分子,且每个人拿到的奖金有100万时,不禁竖起大拇指称赞梁广大的"胆大".

梁广大任珠海市长整整14年,在他看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核心便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把自己的"大胆"归功于邓小平同志.

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重奖科学家'是珠海尊才、爱才最具体的表现,它起初也并非没有遭到任何非议,有人认为我们是在'做秀''出风头',科学家值不了这么多钱.但我们认为,知识与人才的价值必须得到承认,如果科技人员都不能凭知识致富,又怎能有积极性去为社会创造财富?"

梁广大当时不但关心知识分子的成长,而且对百姓民生也关怀备至.当初珠海的港湾式候车厅,在没有兴建以前,他就同专家和少数政府官员组成的反对派打过口水仗.有人说:"兴建这么漂亮、这么大的候车厅有什么用处呢?"他却禁不住动怒了,批评反对派们说:"你们这些有公车坐的人为什么不去现场考察一下?为什么不去体会一下老百姓排队候车有多苦?为什么不去体会一下日晒雨淋的滋味?"

尊重但不盲从,就是当时梁广大对知识分子的态度.史玉柱认为,有了这样一位思想开通并极富魄力和创新能力的市长支持,他何愁事业做不大呢?事实证明,他"迁都"珠海的决策正应天时、地利、人和.珠海市政府推动着他的事业蓬勃发展起来.

18层的巨人大厦设计方案,也于1992年正式出台.

巨人大厦的故事,是在史玉柱成为全国青年榜样的前提下开始的.当时,珠海对科技人员的重视受到全国上下的关注.国家希望珠海还能树立一个大学生留在国内创业的典型,因为当时最优秀的大学生基本出国后都不回来,中国面临严重的人才外流问题.如此,梁广大市长的首选当然是史玉柱.

就这样,珠海市政府为了支持这个典型,特意批给巨人一块地,让其盖一座18层的办公楼.当时,巨人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1亿.梁广大找史玉柱谈话,希望他能为珠海争光,把巨人大厦建成中国第一高楼,而若建不成,史玉柱做"全国典型"恐怕就有些困难了.就这样,史玉柱便预想将原来的18层增至38层.

1992年下半年,有位领导来巨人视察,被邀请到巨人大厦工地参观.当领导看到工地上热火朝天的景象时,兴致勃勃地对史玉柱说,楼的选址不错,为什么不盖得更高一些呢?这句话,更鼓舞了史玉柱.

是年9月,《珠海特区报》上登出一则新闻:金山公司要在银都对面盖一座47层的大厦.金山一直是巨人的竞争对手,这条新闻无疑是对史玉柱的极大刺激.要做就做第一,于是,巨人大厦从38层改至54层.后来又有信息称,广州正计划盖一座63层的大厦,史玉柱架不住旁人怂恿,一直把大厦加高到70层,这也促成了他日后人生中的一次"滑铁卢".

1992年,也是他跟日后的副总裁汤敏初次见面的一年.汤敏到巨人集团应聘,看到一个人走到她面前,瘦削的身材,上身穿黑色西装,下身喇叭裤,头发是烫过的,还戴着一副大墨镜.汤敏不认识史玉柱,就坐在原地没站起来.史玉柱站在她面前,盯着她看,她也盯着他.结果,史玉柱被盯得脸红了,尴尬地用手推眼镜,问:"你是汤敏吗?"汤敏回答:"是."史玉柱马上做自我介绍:"我是史玉柱."汤敏赶紧起立,向史玉柱道歉,心里却暗笑,她觉得像是自己在面试他一样,因为他看起来腼腆得像个大学生.

可就是这样的史玉柱,有胆子盖中国第一高楼,且带领团队研制出的M6043,其销售量在当年年底达到2.8万套,利润达到3500万元.

畸形膨胀发展

1992年,史玉柱的巨人资本超过1亿元,他本人也被捧上了天,可谓一路高歌,飞黄腾达.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史玉柱的巨人发展得太快了,其速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

史玉柱仍不止步,趁热打铁,又推出了中文手写电脑、中文笔记本电脑、巨人中文电子收款机、传真卡、财务软件和防病毒软件等,在电脑科技领域四面出击,披荆斩棘,其已经坐拥全国最大的连锁销售网络.

当巨人的资产接近两三亿时,史玉柱的腰包鼓了起来.钱多了,精力也旺盛,他开始实行"多点开花"的策略,甚至还做了酒店管理系统.他曾在赴美考察时,问投行专家们未来发展最快的行业是什么,美国人说会是生物科技和IT.回国后,他立刻上马生物工程项目,甚至还做过化妆品和服装,把公司规模扩大到六七个事业部.

如此多元发展,前期并未让巨人觉得负重太大,在珠海良好环境的支持下,公司的中文手写软件和电脑年销售额竟达到3.6亿元,仅次于四通公司,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

那年,史玉柱只有28岁,成为青年一代的榜样和时代的标兵.

他刮起了一阵旋风,名噪一时,国家及地方领导也纷纷来巨人公司视察——杨尚昆、李鹏、朱镕基、田纪云、李铁映、钱正英、广东省委书记谢非、人事部部长宋德福……他们对巨人公司的发展寄予厚望.

李鹏曾给巨人题词: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的脊梁.

1993年1月,巨人还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成立了38家全资子公司;同年9月,史玉柱获得广东优秀科技企业家的头衔;到了1994年,他又被评为十大中国改革风云人物;同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了巨人集团,用巨人集团出品的中文手写电脑题词:中国人就应该成为巨人.

李鹏总理更是叮嘱史玉柱,新产品开发出来之后给他打个电报.朱镕基副总理在史玉柱做了情况汇报之后,称赞他是精英,巨人的员工也都是精英.

史玉柱一下子获得这么高的荣誉和嘉奖,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如此重视,这是他从不曾想到的.他的心,也越发膨胀起来.他为巨人规划了壮丽和令人神往的蓝图,他集结M6405汉卡、手写电脑、中文笔记本电脑等5个核心产品的资金,准备兴建高达70层的巨人大厦,与年产值15亿元的多媒体家用电脑生产基地.

1994年年底,巨人已超过四通,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民办高科技企业.当时史玉柱估计,到2000年,巨人的资产将达到100亿元.按照这样的发展脉络,史玉柱盘算着,要在1995年带领巨人在香港上市.

事实上,巨人能有如此迅猛的发展态势,与1993年以前西方国家禁止向中国出口计算机密切相关.没有国外先进企业在中国大地上的竞争和厮杀,市场机会就完全属于国内高科技企业.史玉柱抓住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开发出"M系列"产品,并运用高超的营销技巧,使其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和巨人的拳头产品,如此才推动着巨人以超高速向前发展.

史玉柱拥有雄厚的技术资本,读硕士时的专业也为他打下了一个良好的IT技术基础,这种知识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便转化为知识资本,具备着创造价值的能力.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史玉柱带领团队陆续开发出M6404及M6405系列产品,注重知识、注重人才的他,招聘的员工大多是熟悉IT的知识型员工,并且一直持续不停地搞研发,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存量知识资本,也创造了更大的财富.

在那个年代,人们对广告的意识还很模糊,史玉柱却已经拥有了超前的广告意识.他向媒体透露,巨人正在研制的第二代中文手写电脑,只有手掌大小,如果研究成功,这款新产品预计能给集团每年带来25亿元的市场收益.

1993年,史玉柱带领巨人进行发展战略的转移.这一年,也是中国电脑业承受严峻考验的一年.

西方16国组成的巴黎统筹委员会解散,因而西方向中国出口计算机的禁令也随之失效了,猛然间,微软、英特尔、IBM、AST、康柏、西门子、惠普等跨国财团纷纷"包围"北京中关村,"中国硅谷"即将迎来一场新的商业大决战.

此时的史玉柱,早已看好生物工程项目,野心勃勃地想实现跨国公司的梦想,因而发掘出保健品这个潜力巨大但还未被开拓的市场.

在生物工程方面,巨人以出售药物为主,但因为还在研究阶段,尚需几年时间才能正式投产.在这方面,史玉柱已动用了几百万元资金.而在金融方面,他打算做一大笔投资.他告诉外界,他参与了在北京注册民生银行,并且该行将要开业,加上信用社,会一起给大家提供贷款和存款服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