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潘阆

豪放词 作者:钱志慧 著


潘阆

(?—1009)

字梦空,号逍遥子,北宋文人。为人狂妄放荡,一生颇富传奇色彩。两次参与谋反,事败后假扮僧人脱逃,最后竟然得到宽释,还当了个小官。晚年爱好游山玩水,遍历大江南北,最后死于泗上,即今江苏淮阴一带。擅写诗,风格近于孟郊,也工词,作《忆余杭》多首,得苏东坡欣赏,现仅存《酒泉子》十首。

酒泉子

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词译】

我到现在还能常常想起在钱塘江观潮时的情景。杭州城内万人空巷,人们争着挤着向钱塘江涌去。潮水涌来的时候,浪高十丈,啸声如雷,仿佛大海都空了,海水全都倾倒而来;潮声狂啸,仿佛一万面鼓同时敲响,声势震天,让人心惊。

弄潮的少年手持大旗,争先恐后迎着潮头而去,灵活的身影在万丈波涛中翻飞出没,手中的红旗却一点儿都没被水打湿。观潮人的心也随着那身影忽上忽下,心惊胆战,就怕那潮水忽然间无情地吞噬所有。这壮观的景象看过就永难忘记,几次

① 长:通“常”,经常。

② 郭:外城。

③ 觉:睡醒。做梦都梦到潮水汹涌而来,铺天盖地,吓得我梦醒了仍觉得惊心动魄,心跳如鼓!

【评析】

该词是词人十首《酒泉子》中最知名的一首,描写的是满城观潮的盛景,抒发了弄潮儿大无畏的精神气概。全词笔墨浓厚,夸张有神采,非常具有感染力。

全词以“长忆观潮”统领,表明钱塘江大潮给词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刻骨难忘。“满郭人争江上望”刻画了观潮时人山人海的盛况,“争”“望”二个动词的运用,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对潮来的盼望之情,与随后“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一为细致情绪,一为宏大场面,二者相互烘托,传神地再现了观潮时的热闹轰动的场景。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钱塘江大潮那种排山倒海的惊天气势刻画得栩栩如生。

下阕词人将镜头从大潮上拉开,转而写起了弄潮儿。勇敢的男儿在大潮中搏击风浪,身手不凡,表现出人们在面对自然发难时一种英勇无畏、不怕冒险的精神。“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两句完全是白描手法,只记述事实并未多加修饰,但却给人一种如临其境、惊险非常的感觉。宋代时,每年至钱塘江观潮是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的一件大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有很详细的记载,潮来时,善水的少年披散头发,身上刺满花纹,手持大旗争先恐后迎着潮头而上,翻转腾挪,旗帜却一点没被潮水打湿。直到今天,“弄潮儿”仍旧象征着勇敢进取的人物形象。惊险过后,词人笔锋一转,回到了现实世界。“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一句与首句“长忆观潮”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词人虽然离开了杭州,但钱塘江大潮带给他的惊险刺激却难以忘怀,以至于连做了好几个梦,梦见潮水的汹涌狂奔而来,梦醒之后心里还急跳如鼓,后怕不止,从侧面表现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这首咏潮词是潘阆的代表作品,其也因咏潮而得名。除去诗词之外,潘阆更为著名的是其狂妄放荡的性格特征。他两度参与谋反,事败后假扮僧人逃亡,结果在某个寺庙的墙上不安分地写了两句诗:“散拽禅师来蹴鞠,乱拖游女上秋千”,气得寺中僧人将他赶了出去。不过潘阆运气不错,生在宋朝,宋朝是一个对文人非常宽容的朝代,宋太祖赵匡胤留下训诫:“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因此词人才能最后获释为官,逍遥山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