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导言

清源学事小识 作者:严加红 著


导言

学术的生活需要一种闲适的心态,对人生、事业来讲也是如此。然而,这样的闲适并非纯粹的无事,而是在有限的生命旅途中探索无涯的学术星空,乃至不畏学术路途的艰辛、学术前程的渺茫——只要生命尚存纷杂的人世,学术的追寻就不会止息。

迈入扰攘的社会,总会存在一个适应的过程,这就是学事的发展。1997年来到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现在改名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二十余年来,学院获取巨大的发展,个人亦是如此——从懵懂的青年时期,迈过不惑的中年阶段,乃至知天命的时期。其间,在学院诸部门之间流转——其实仅仅包括杂志社、培训部和教研部,而且形成蜜蜂采蜜的“8字形舞”,间或考入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以及前往日本东京学艺大学访学。其实,个人的职事仅限于上述的过程。

勤奋恒守是一种品质,抑或是一种桎梏。因为对学事秉持上述的态度,就会忽视社会的繁杂勾心。在学与事之间,虽然职事的时间较多,但除了育儿之外,大多的余暇都是慷慨地给予学术的研究。作为学者而言,实在得益于无为而为的学事态度、淡然而为的社会态度、无所羁绊的生活态度,最终皆源于人生的彻悟与生命的觉醒,毕竟历经纯然发觉的人生过程,由此获取第二次生命的旅程。

学与事并非遥而相隔的,而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从目前学术研究的成果来讲,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部分:一是专业的发表或出版,集中在中国教育史学的研究领域,比如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论文,以及其他相关研究论文的发表和著述的出版,提出中国近代化研究的“中国主体观”模式,以及日本型文化、社会和教育理论;二是职事的发表或出版,集中在教育和培训的研究方面,纯粹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发表或出版,包括一些合著、编著的出版,以及研究论文的发表;三是专业与职事的结合及其延伸,即学事的发表或出版,集中表现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结合,比如提出中国特色大教育系统思想理论。

著述命名为《清源学事小识》,主要存在如下考虑:首先,更多的学事时间是在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清源北路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度过的,而在北大昌平园(学院早期暂驻地)的时间相对很有限,而且学术的发表与出版大多是在清源完成的,故而选取“清源”二字;其次,曾经的桐城乡贤方以智著述《物理小识》——明代中国“中西会通”思想的重要学术成果,因而选取“小识”二字,以示对桐城乡贤及其著述的致敬,同时至诚表达学习和继承桐城乡贤的谦卑品质。著述只是学事的杂录,划分为“清源学事丛录”和“清源学事丛稿”两卷:“卷Ⅰ”下设“学艺察识录”(2008.10—2009.03)、“丽园稽古录”(2009.09—2010.01)、“清源职事录”(2009.05—2010.01);“卷Ⅱ”下设综述、述评、设计、报告以及形式变革等五篇相关内容的研究论文,同时增添附卷“京师履印习稿”(包括妻儿的部分习作)——作为在京师求学、立业、成家和育儿的一种记录与忆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