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忠于理想 面对现实

坚持正确导向、牢记出版使命——出版编辑培训班论文选第三辑 作者: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 著


忠于理想 面对现实

沈阳出版社 李珊珊

2009年2月3日,一个偶然的契机,使我来到了沈阳出版社实习,成为了出版队伍中的后备军。实习期间,我非常幸运地得到了多岗位锻炼的机会,先后在总编室、质检部、编辑部工作,从多方面获得了宝贵的工作经验。这段实习经历对于我来说弥足珍贵,它不仅在我的个人成长日记中留下了丰富而精彩的一笔,更让我确定了一生的职业追求。在2010年7月硕士毕业后,我毅然选择做了一名图书编辑。

初识编辑——静默的增值“天使”

图书编辑工作对象复杂,影响面广,意义重大。作为一种“再创作”的过程,编辑必须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牢记积累和传播优秀文化的出版使命,以自己踏实的文字功底和敏锐的政治鉴别力,为作者理好乱,纠好错,增好色,对图书的整体内容和装帧形式负责。

理乱。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或因时间仓促,或因缺乏对布局谋篇的考虑,导致文稿标题混乱,层次不清。这时就要编辑仔细审读稿件理清头绪。经编辑加工整理后,作品层次方能清晰,编辑才能更好地进行下一步工作。编辑对稿件的整理还包括为使书稿符合出版要求而进行的技术性加工。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用词、用语、标点、体例、格式等达到全书一致。

纠错。书稿进人编辑加工程序后,编辑首先要做的是纠错。编辑的纠错绝不仅仅是改正错别字,还包括对作者语言运用不当的修改。有些作品思想内容虽好,但文字表述啰嗦,口语化现象较重,个别句子用在口语中没问题,但出现在正式出版的图书中,则不够规范。尤其修饰语较长,大量使用复句的时候,文稿中常常病句不断。起初,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反应都不够敏感。随着工作实践的增加,愈发明白文字能力在编辑工作中的意义,自己对稿件的编辑加工和校对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增色。理乱、纠错后,编辑还应该提亮作者的作品。这要求编辑润色作者的文字,使其用更精当的语言表述更准确的想法,对其表述不够准确之处加以修饰完善。同时也要求编辑能就内容为作者提供更好的修改意见,为全篇增色。

设计。图书不是单纯的文字作品。摆在读者面前的图书,文字内容是它的主要元素,版式设计和封面设计同样是它的组成元素。在今天的图书市场上,图书的整体设计无论对读者还是对出版社而言都越发重要。因此,编辑在图书设计过程中应与设计者互相协作,向设计者提供图书的出版背景、内容、读者定位、市场定位,在给设计者提供基本构思的同时,给设计者留有创作空间。当然图书设计也不单单是追求图书形态的美,在这个环节中,编辑还要考虑图书的成本与定价。

做到这些,即是编辑对作品整体内容的增值。作者创作了作品,经编辑的加工整理和设计方能以近于完美的形式体现,编辑不愧为静默的增值“天使”。

角色认知——转型期的“迷途羔羊”

随着我国出版事业和出版产业的繁荣发展,图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出版组织、作者与读者均被打上“市场化”的烙印,出版单位经营形式发生巨变,新型传播载体不断出现,读者的阅读方式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这种种出版环境的变化和我对图书整体策划与运营方面经验的欠缺,让我逐步感受到作为一名编辑的吃力。

做编辑前,我认为编辑只要策划出好的选题,然后做好案头工作,出版有文化品位和学术价值的书即可。然而,在工作中,我逐渐认识到事实远非如此。一则有些选题虽然好,但组稿难度大,难以实施;二则有些选题虽有价值却未必有市场效益。我刚刚做编辑时策划的选题多半因为这样的原因被“枪毙”。新时期的编辑不单是为他人做嫁衣,而且是图书生产经营者。

作为经营者,每一个选题的出发点都必须考虑成本投人,在考虑社会效益的同时考虑经济效益。编辑要有灵敏的信息捕捉能力,发现读者的需求,深人市场调研,做好盈亏预测,策划选题。选题通过后,组稿、审读、编校加工、设计、制作、印刷、装订,各个环节都需要编辑的参与。每一个环节,编辑都要考虑对成本的控制,尤其是在设计制作和印装环节,要追求“物美”,还要尽量“价廉”。每一个环节,除了要对物质成本控制,还要考虑时间成本。很多选题是在特定的背景下策划的,那么图书上市时就要契合时机,错过时机销售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对于图书发行时的宣传和促销方略的制定,编辑都要参与,且在策划选题时已经开始。图书出版工作,除了要求编辑思想上的创造力,还要求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一方面是与作者沟通;另一方面也是与出版社内各个部门协调配合。

一名优秀的编辑,应能及时发现读者的阅读需求,甚至引领读者的阅读导向,并将自己的文化追求融人图书策划中,成功运作出为社会主义文化创新与出版繁荣作贡献的精品图书,同时又能获得良好的市场反应,取得“双效”的大丰收。

深入编辑——对编辑角色的重塑

在出版大环境的变化中渐渐磨合,我不断摸索、不断学习,逐步认识到,作为新时期的出版人,应强化角色意识和职业使命感,踏实、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学习,积极创新,最大限度地在实现社会价值、企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

1.调整编辑思想,重塑编辑角色。

面对新的出版环境带来的种种机遇和挑战,编辑要有良好的心态,及时调整自身思想,重塑编辑角色,结合组织能力重新进行自我定位,从坐等稿件上门的被动编辑角色转向主动寻求稿件、挖掘作者的转型时期新编辑角色,从传统意义上的案头编辑转为数字化时代的全能编辑,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和全面的资源把控能力,挖掘作者,聚集读者,展现编辑的个人魅力。

2.增强产业经营意识,聚焦整体策划。

在传统的图书发行、营销业务逐步转型,单纯的人力市场营销行为逐渐弱化的环境下,编辑必须增强产业经营意识,对于选题的策划与开发需要突破原有的编辑工作流程,加强图书整体策划的意识,以敏锐的市场嗅觉对图书营销进行立体化、多维化的思考,在塑造精品内容的同时,为图书的营销做好全方位铺垫。

3.适应全媒体出版形态,整合出版资源。

数字时代,传统出版业的组织结构、出版流程、交易形式、出版规则发生了根本变化。作者稿件形式由手写稿改为以电子稿居多,排版工具也在不断改进与更新,黑马校对等编校辅助工具的出现更是大大提高了稿件审校的效率,读者的阅读习惯也在慢慢地发生改变。

在不可抗拒的数字化潮流影响下,掌握跨媒体技术的综合编辑能力,提高编辑效率已经成为数字出版时代对编辑的基本要求。编辑除了要继续深化自身的文化底蕴外,还要在策划传统出版物时考虑全媒体多元化的开发利用,提高整合内容资源、市场资源、技术资源和渠道资源的能力,实现纸质图书与电子出版的资源互补,与手机运营商、网络服务商等数字媒体终端相结合,积极实践“一种内容,多种载体,复合出版,循环传播”的产业链经营模式,打造从内容资源收集、整理加工,到内容资源跨媒体多次使用、循环使用的全媒体产业链,逐步实现由高耗能出版向立足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文明型、节约环保型编辑出版形态的转变。

4.加强自身修炼,提升内容“把关”能力。

随着当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传播的兴起,文化进一步呈现出多元化繁荣发展趋势,各国、各民族之间文化交融日益明显,但也不可避免地带人了一些文化糟粕,出版行业内的唯利是图风有所抬头,低俗出版物沉渣泛起,作者的水平良莠不齐,基础差的稿件不在少数。作为文化传播桥梁的编辑,需要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沉下心境,保持内心的一片净土,坚持对优秀文化的执著追求。一方面,要对所处理的稿件持批判态度,不要迷信作者,多怀疑,多取证;另一方面,必须不断扩展自身的文化视野,提升文化辨别能力,为读者筛掉“垃圾作品”。

具体说来,新时期的编辑尤其需要加强两方面的能力修养:其一,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处理好电子出版物著作权属关系。图书编辑应加强自身相关法律知识修养,在进行数字出版的过程中,处理好相关作品的网络传播权等法律关系;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时,尽量要求作者让渡其信息网络传播权,避免出版单位因不具备数字出版权传播图书信息而招惹官司。其二,加强掌握国际交流的语言能力,使作品与国际化接轨。转型期的图书出版是外向型的出版,而电子出版的特性更决定了其出版标准必须与国际接轨。这就要求编辑具备国际化视野,在工作之余加强自身对外语知识的修养。

5.巧借合作“东风”,实现市场化蜕变。

随着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介人国内图书市场,编辑应当放下“舍我其谁”的心态,抓紧有利时机,根据自身编辑风格主动寻求合作伙伴,充分利用其图书包装和全方位宣传的优势资源,实现编辑自身的市场化蜕变。在合作中,编辑需要注意避免丧失自我,从“借鸡下蛋”渐渐转变为“靠鸡下蛋”;避免因为短期经济效益,放弃工作原则,甚至放弃对优秀文化和学术的高远追求,出盲目跟风的平庸书。

6.开拓国际视野,加大“走出去”步伐。

新闻出版市场的国际化要求编辑扩大图书版权贸易力度,以在国际市场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为己任。应精雕细琢,专注精心打造具备“走出去”能力的精品图书;扩大交往,积极参加国内外大型书展,全方位加强自身能力修养,熟悉国际图书市场竞争规则和国外企业经营方式,为把自己逐渐培养成外向型出版人才而努力,力争成为组织构建系统高效的国际传播体系的中坚力量。

对编辑工作有了切实体会后,方觉得自己选择这个行业的初衷是多么的单纯。真正做起这项工作,才知道这其中有太多的辛苦,自身有太多的不足。即便如此,仍无法阻止我对编辑工作的热爱。面临出版业的改革和巨变,编辑工作作为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也不自觉地被卷人这场转型的洪流之中。作为编辑,我们在顺应潮流、自觉地参与出版转型、与时俱进地推进编辑工作的同时,应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牢记自身的文化使命和文化责任,坚守社会主义文化阵地,推动中国出版业科学发展、快速发展、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最后,让我们重温切·格瓦拉的那句名言以共勉:“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